摘要】作者首先分析了各種非交聯性處理劑對纖維的處理方法和結合牢度,并從分子間力進行機理探討,最后通過試驗驗證。
【關鍵詞】不溶物 非交聯 固著機理
1 引言
通常以為,能與纖維發生化學交聯的織物處理劑如:活性染料,反應性樹脂,交聯劑等,都有良好的耐洗牢度。
但事實并不完全如此,活性染料由于多種原因,它的水洗色牢度,不夠理想;能與纖維素纖維發生交聯的2D樹脂,在常態下也會分解而釋放甲醛。而有一些非交聯性處理劑,在纖維上的固著牢度卻是很好。非交聯性處理劑在織物上的固著機理,有研究價值。
2 非交聯性處理劑簡介
還原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酞菁染料…;棉布普魯本(Proban)阻燃、真絲錫增重、有光人絲消光、兔羊毛防掉毛、織物上蠟、滌綸氰醛抗熔融;還有鈦氧烷溶膠-凝膠抗菌整理[1],等等。都屬于牢度很好的非交聯性固著處理劑。
3 處理方法與結合牢度實例分析
3-1 還原染料
還原染料用燒堿保險粉還原,隱色體溶于堿性水溶液,染色、氧化。水洗色牢度:蒽醌型大多是4-5級、5級。
隱色體分子上有氫鍵,有可溶性基團,和直接染料類似;纖維親和力測定數據,兩者都是3-5千卡/克分子。但上染速率和上染率,還原染料要比直接染料高得多。有人認為:關鍵或許在‘有機陰離子’。也有人認為:隱色體在染液中締合度2-3,對染色是否也有影響[2]。還原染料與直接染料的不同上染率和色牢度差異,單純用氫鍵理論,很難解釋。
3-2 可溶性還原染料[3]
把還原染料還原成隱色體,與氯磺酸反應生成隱色體硫酸酯鈉鹽,成為可溶還原染料。
按說,它與還原染料隱色體具有同等的氫鍵基團、范德華力和陰離子體,只有水溶性基團不同,(-ONa,與-OSO3Na)。水溶性好的,上染率低。但固著后的色牢度相同。
3-3 不溶性偶氮染料
不溶性偶氮染料的色酚鈉鹽溶于水。分子上有氫鍵基團,有直接性。但分子量小,活潑,上染率較低。與色基的重氮鹽偶合生成的不溶性偶氮染料。耐洗牢度大多為4級。
快磺素:凡拉命藍(色基重氮鹽),與堿性亞硫酸鈉反應,制得穩定的凡拉命磺酸鹽。棉布印花汽蒸時磺酸基被中性紅礬氧化成硫酸酯鈉鹽,則與色酚快速偶合。
快色素,快胺素:應用原理類似,染色牢度都與兩步法偶合結果相同[4]。
3-4 酞菁染料
酞菁素加助溶劑溶解,與水溶性金屬離子絡合物組成工作液??椢锝?,烘干,焙烘生成不溶性酞菁藍。
酞菁素滲入棉纖維,烘干時縮聚成為含氫酞菁。在焙烘時,水溶性絡合物中的銅離子被釋放,與含氫酞菁中兩個仲胺基上的氫發生置換,并與另兩個叔胺上的孤電子對共享、成八偶體螯合,艷藍色,皂洗色牢度5級[5]。
3-5普魯苯(Proban)阻燃
四羥甲基氯化磷(THPC)與尿素反應可得水溶性預縮體。
織物浸軋予縮體工作液→烘干→氨熏,NH3與預縮體中的羥甲基交聯,在纖維內部形成聚合體??椢镌俳涬p氧水氧化,生成不溶物。處理織物阻燃效果好,可耐50次皂洗[6]。
3-6 硫酸鋇處理
在兔羊毛針織衫防掉毛或有光人絲織物消光處理時,織物先用5-10%氯化鋇水溶液浸漬20-30分鐘,脫水,烘干,然后用3-7%的元明粉水溶液處理10-20分鐘[7]。
處理后,兔毛表面有微小顆粒,粒徑0.5微米上下。人絲則為填充,均耐洗。
3-7 氰醛防融整理
純滌綸低彈長絲針織物,整理液配方:氰醛樹脂(1:3.3個羥甲基)140g/L,酒石酸銨10g/L,十二烷基苯磺酸鈉5g/L,平平加2g/L,消泡劑50-200ppm。整理工藝: 織物浸軋→卷蒸101℃×2小時→水洗→脫水烘干→熱定形。
整理后,氰醛在滌綸纖維表面生成樹脂膜。不加平平加的,樹脂膜呈蛇皮狀。加平平加的,呈透明狀。融點測試觀察:蛇皮狀的,295℃時纖維熔融,從膜間隙中流出[9],加平平加的,410℃時纖維熔而不斷。樹脂膜對紅外有屏蔽功能,但未改變纖維融點,耐洗20次[8]。
3-8 鈦溶膠抗菌整理
將鈦酸四丁酯的醋酸溶液滴加到含有鹽酸的乙醇液中,制得鈦氧烷凝膠。棉織物浸軋抗菌劑烘干,焙烘。整理織物具有廣譜抗菌功能,抑菌率99%,耐洗50次[1]。
3-9 二氧化鈦抗紫外整理[10]
將鈦酸正丁酯與冰乙酸混合,滴加到鹽酸水溶液中,加熱,冷卻后成為TiO2水溶膠。用堿中和至出現大量白色膠狀物,pH 4-6。處理工藝:TiO2水溶膠→浸軋→預烘→焙烘→水洗→烘干。用TiO2水溶膠2%時,紫外線屏蔽效果可達90%以上,(作者未測耐洗牢度)。
3-10 高分子粘合材料
低壓聚乙烯熱熔粘合;氧化聚乙烯柔軟處理;醋酸甲殼質涂料印花或作防水整理添加劑[11];有機硅柔軟劑;都是一些不與纖維交聯而能結合在纖維上的成膜處理劑。
粘合材料的無機性值越小,耐水性就越好[12]。成膜的,膜中殘留表面活性劑越多,越能吸水,濕處理牢度越差。
3 機理探討
對不溶物非交聯固著機理的探討,我們根據表面現象,先從分子間力中去尋找“合理的解釋”,而后再通過試驗求證(證偽)。由于學識有限。錯誤之處,敬請各界批評指正。
3-1 基礎理論
3-1-1 分子內的鍵能
分子中原子間的結合,可分為共價鍵、離子鍵、配位鍵、金屬鍵四種。
相同元素結合的分子,屬于共價鍵結合,偶極距等于零,分子呈非極性[13]。
電負性差別大的元素,兩個原子間的結合,分子呈極性。有電子轉移的為離子化合物,離子鍵的作用力強,無飽和性,無方向性。有機化學中,C-H 也稱共價鍵[14]。原子間的化學結合,鍵能大多在300-400kJ/mol。
3-1-2 氫鍵
氫原子與電負性很強的原子結合,氫原子有失去電子而成為質子的傾向。而電負性強的原子則幾乎獨占共用電子對,使成為孤對電子。幾乎成為質子的氫原子與另一個分子中擁有孤對電子的原子靠近時,發生氫鍵結合。含質子H的分子或基團,都能產生氫鍵。氫鍵具有穩定性、方向性、飽和性,還具有動態可逆性,對外部環境的剌激具有獨特的響應性。
氫鍵既可以存在于分子之間,也可以存在于分子內的基團間[14]。鍵能一般為5-30kJ/mol,屬于‘弱鍵’。大分子上多個氫鍵結合,可以改變物質的物性,纖維素纖維、蛋白質纖維的晶區,是氫鍵作用的表現。對物質的強力,溶脹以及可染性產生影響。
在極性溶劑中,如果溶質分子與溶劑分子之間可以形成氫鍵,則溶質的溶解度增大。
3-1-3絡合鍵
絡合鍵也稱配位鍵,余價鍵。絡合鍵可以存在于分子內的基團間,也可以在分子間。
離子化合物與極性化合物絡合:氯化鎂有6個結晶水,表示方式為Mg[(H2O)6 ]2+ -2Cl-,離子與水是定量結合,驅除結晶水要高于水的沸點,它體現了絡合鍵鍵能[18]。
離子化合物與非極性分子絡合:碘是非極性分子,不溶于水,但溶于碘化鉀溶液。在鉀離子誘導(感應)下,碘分子被極化而絡合成K(I2)+I一。被絡合的碘,還可以釋放改與淀粉絡合(分析指示劑,終點呈藍色)。絡合鍵有穩定性、方向性、飽和性,具有動態可逆性,對外部環境的剌激具有獨特的響應性,與氫鍵性質相同。但不含‘氫’原子。
3-1-4色散力
教材中對色散力的描述,“色散力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間。在分子接近時誘導產生偶極矩”,可以結合,也可以不結合,瞬時變化,概由外界條件決定。現時尚無測試手段。
3-1-5范德華力
范德華鍵可以解釋烴類間的作用力,烷烴是非極性物質(甲烷、汽油、火油、石蠟…),分子量越大,粘度越大,沸點越高,范德華鍵能。可以通過氣化熱,求得。
范德華力與分子極性大小無關;分子鏈越長,分子間距離越近,范德華力越大。
4 不溶物固著機理探討
4-1 結合力:
4-1-1染色:氫鍵在染料與纖維接觸、結合過程中起定向作用。氫鍵與范德華鍵都是弱鍵,在色散力的作用下,結合呈可逆性。染色達到動態平衡時,如將水份蒸干(烘干)或將水溶性基團變為不溶,染料就固著在纖維上。固著后,凡不溶于水也不水解的,固著牢度就好。
4-1-2自縮聚處理劑:普魯本,酞菁素,防融氰醛,分子量都不大,且都有氫鍵基團。小的可進入纖維內部,大的在纖維表面。發生縮聚后,物性如果不溶于水,固著牢度極好。
4-1-3溶膠-凝膠類:有機硅或有機鈦的自縮合低聚物,都可以用作(溶膠-凝膠)整理劑。鈦酸四丁酯溶解在酸性乙醇中,緩慢生成聚鈦氧烷,聚合度大多在11以下,溶于醇。二丁氧基鈦氧鏈的端羥基,可與纖維素結合,焙烘時端基失水縮合,形成不溶物。
4-2 固著位置:
纖維素纖維的孔穴大小是(24-49?=)2.4-4.9nm;所以,大于這一尺寸的處理劑,不能進入纖維素纖維的非晶區。
有試驗說明:聚乙二醇可以進入非晶區,但其分子不應超過非晶區孔隙大小的1/3,Mw大于414的不能進入??梢哉J為,即使纖素纖維在水中吸水膨脹后非晶區擴大一倍左右,但是數均分子量在1000以上的聚合物,很難有滲入纖維的可能。
4-3 關于催化劑概念:
非交聯處理,無需催化劑,但在用聚醚酯作滌綸防靜電處理時,氯化鎂不僅可以增進防靜電效果,還能提高防靜電的耐洗性。也有人提出:氯化鎂能與纖維素形成穩定絡合物[17]。這些把有氫鍵或余價鍵作用的化學品,視作“催化劑”的觀點。正在引起人們的注意。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