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圖2可以看出,防蚊微膠囊平均粒徑為1.2μm,其中粒徑分布小于0.4μm的部分為A區域,即沒有完全包覆的油相芯材液滴。這是因為任何方法制備微膠囊其包覆率都不可能達到100%,總有一定量的芯材不能被有效包覆。微膠囊的粒徑分布范圍較窄為2μm,表明微膠囊的粒徑分布比較均勻。
2.2 殘留異氰酸酯含量的測定
異氰酸酯與醇反應生成壁材聚氨酯,因此異氰酸酯的反應程度直接影響著壁材的性質,進而影響微膠囊的性質。另外,異氰酸酯單體有劇毒,制備的微膠囊中嚴禁有殘余單體的存在。通過二正丁胺法測定表明,產物防蚊微膠囊中無殘留異氰酸酯。
2.3 微膠囊的結構表征
芯材DM及微膠囊的紅外光譜圖如圖3所示。
由圖3a中可知,1740cm-1為苯環的特征吸收峰,2 960~3 100 cm-1處為C-H的伸縮振動峰,1250 cm-1為C-N的伸縮振動峰,這些特征吸收峰與高效氯氰菊酯的特征吸收峰非常類似,主要是由于二者的化學結構非常類似。由圖3b中可知,3 300~3 350cm-1處有吸收峰,該峰為一NH基團的伸縮振動峰,這表明了微膠囊壁材上強氫鍵的形成;1650~17000m-1處為氨基甲酸酯基的-CO吸收峰;1740 cm-1和2960~3100cm-1處的明顯吸收峰證明了聚氨酯微膠囊中含有溴氰菊酯。另外,-NCO在2270 cm-1處的特征吸收峰已消失,表明TDI已經反應完全,進一步驗證了產物中無異氰酸酯殘留。
2.4 驅蚊效果
防蚊整理的棉針織物的驅蚊效果如表1所示。防蚊整理的棉針織物水洗后的防蚊效果如表2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經防蚊整理后的純棉針織物上蚊蟲的侵襲次數明顯少于未處理的空白樣,說明經過防蚊整理的針織物具有明顯的防蚊效果;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防蚊織物上蚊蟲的侵襲總次數逐漸增加,但與空白樣的侵襲總次數相比仍然少很多,說明經微膠囊包覆后的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緩釋性能,保證了防蚊效果的持久性。
由表2可以看出,隨著水洗次數的增加,防蚊整理后棉針織物被蚊子侵襲的次數均逐漸增多,可知整理后的織物的防蚊效果隨著水洗次數的增加逐漸下降;但水洗15次后,整理后的織物被蚊蟲侵襲的次數仍然大大少于空白樣,表明防蚊整理后的織物具有良好耐水洗
表1 防蚊整理的棉針織物的驅蚊效果
.jpg)
表2 防蚊整理的棉針織物水洗后的防蚊效果性能。
.jpg)
2.5 擊倒和致死作用
防蚊整理棉針織物的擊倒和致死作用如表3所示。防蚊整理棉針織物水洗后的擊倒和致死作用如表4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隨著觀測時間的延長,蚊蟲擊倒率逐漸增加,表明防蚊整理后的織物具有良好的擊倒效果;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蚊蟲擊倒率稍有下降,但蚊蟲死亡率變化較小,這是由于緩慢釋放出來的芯材發揮了作用,體現了微膠囊包覆的優越性。
由表4可知,隨著水洗次數的增加,經防蚊微膠囊整理劑處理后的棉針織物對蚊蟲擊倒率逐漸下降,蚊蟲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變化不明顯;水洗15次以后蚊蟲擊倒率可達50%以上,死亡率為94.5%,表明整理后的織物水洗15次以后,蚊蟲的致死作用仍然非常好。
表3 防蚊整理的棉針織物的擊倒和致死作用
.jpg)
表4 防蚊整理的棉針織物水洗后的擊倒和致死作用
.jpg)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