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由表3可見,當體系pH值>7.0時,透光度很低,只能形成不穩定的白色乳液,且離心穩定性較差.而體系pH值降到7.0以下時,透光度迅速增加,且能形成穩定的微乳液.研究發現,酸可中和硅油中的氨基,形成帶正電荷的雙電層,使乳液粒子之問產生斥力,從而使乳液微粒難以接近、聚合,有利于微乳液的形成.但酸性不宜過強,否則應用時會損傷織物.所以,氨基硅油微乳液pH值控制在5.5~6.0即可.
2.2 氨基硅油微乳液粒徑分析及性能
.jpg)
由圖2可見,氨基硅油微乳液的粒徑均在50 nm以下,且形狀比較規整.
由圖3可見,粒徑分布圖出現了2個峰,且粒徑范圍都是在50 nm之內,與圖2結果相對應.另外,在此微乳液中,低位峰所對應的粒子數目和體積占主導地位.
.jpg)
綜上所述,按本試驗方法可制得粒徑在50 nm以下且分布窄的氨基硅油微乳液.
2.3 氨基硅油微乳液的應用性能
由表4可見,與空白樣相比,經過氨基硅油微乳液處理過的純棉織物和滌綸織物的硬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織物的柔軟性能得到顯著改善.由于氨基硅油粘度越大其在織物上的成膜性越好,手感越柔軟,硬挺度也就越小.所以,處理樣2的硬挺度降低幅度較處理樣1大,其綜合手感也最好.從整體上來說,所配制的氨基硅油微乳液對棉布的整理效果比對滌綸好,原因是棉纖維上主要極性基團羥基和氨基具有很強的相互作用,使得氨基硅油能在其織物表面產生很強的定向吸附和交聯,而滌綸上酯基和氨基的相互作用相對較弱.I
.jpg)
在進行產品應用性能的試驗過程中,所配制的氨基硅油微乳液沒有出現分層、破乳、漂油等現象,所整理的織物樣品也沒有出現油斑.
3 結論
(1)I)A高粘度氨基硅油為原料,m(MEE一8):m(MEE一5)=4:l為復合乳化劑,正戊醇為助乳化劑,成功制得固含量為20%的氨基硅油微乳液.其中乳化劑用量42%(對氨基硅油質量),正戊醇用量7%(對氨基硅油質量),pH值為5.5~6.0,得到的微乳液粒徑<50 nm并且分布較窄.
(2)氨基硅油微乳液(粘度18 000 mPa·s)比低粘度氨基硅油微乳液(粘度3 000 mPa·s)對織物柔軟性能提高更多,且在應用過程中性能穩定.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