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紡織品阻燃技術始于上世紀50年代,以研究棉織物暫時性阻燃整理起步,但發展緩慢。上個世紀60年代才出現耐久性純棉阻燃紡織品。上個世紀70年代開發了阻燃劑后開始了對合成纖維及混紡織物阻燃技術研究階段。上世紀80年代,我國阻燃織物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上海、吉林、山東、廣東、天津、四川、北京、江蘇等省市的一些科研單位、院校及工廠相繼對阻燃纖維進行了小試研究,滌綸和丙綸已形成批量生產能力,但總體說來,阻燃纖維產品仍處在研究和試階段。本文摘要介紹合成纖維阻燃改性技術 。
1.聚丙烯纖維的阻燃改性
聚丙烯纖維的阻燃改性主要是通過添加改性和阻燃后整理的方法制備。 目前,聚丙烯主要通過利用鹵素阻燃劑和三氧化二銻等協效劑共同作用來獲得阻燃效果,通常首先在 聚丙烯切片中添加高濃度的阻燃劑及其它助劑,經過共混制造阻燃母粒,然后與常規聚丙烯切片纖維熔融紡絲成形,制備具有阻燃性的聚丙烯纖維。磷—溴協效阻燃體系用于聚丙烯纖維的阻燃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環境污染小,而磷—氮協效阻燃體系用于聚丙烯纖維具有更好的阻燃效果,但是在聚丙烯纖維中的應用條件相對較高。
2.聚酰胺纖維的阻燃改性
可用作為聚酰胺6及聚酰胺66共聚阻燃改性的阻燃劑主要有紅磷和二羧酸乙基甲基磷酸酯等。紅磷常與惰性化合物,如氫氧化錳、氫氧化鋁等共同作用對聚酰胺6及聚酰胺66進行阻燃改性。國內用于生產阻燃聚酰胺纖維比較好的共聚阻燃劑是山西化纖研究所生產的 NF—8702型聚酰胺纖維阻燃劑。膨脹型阻燃體系在聚酰胺纖維阻燃改性方面具有潛在的市場應用價值。用于聚酰胺共混改性的阻燃劑比較多,如低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磷化合物、氯代聚乙烯、溴代季戊四醇及三氧化二銻等。采用硼、銻和溴組成的三元阻燃體系對聚酰胺進行阻燃改性,其阻燃效果比較好。另外采用紅磷或微膠囊化的紅磷與聚酰胺共混紡絲也能獲得具有自熄滅性能的阻燃聚酰胺纖維。
3.聚丙烯腈纖維的阻燃改性
共聚阻燃改性方法主要是在聚丙烯腈纖維中引入含有鹵素或磷元素等的共聚單體,如氯乙烯、二氯乙烯、烯丙基磷酸烷基、乙烯基雙(2—氯代乙基)磷酸等共聚單體。目前世界上已經工業化生產的阻燃聚丙烯腈纖維大都采用共聚法制造。由于共混阻燃聚丙烯腈纖維中阻燃劑的含量不能太高,因而要選用高效的阻燃劑,且阻燃劑在紡絲原液中的溶解性和均勻穩定分散性要好,以及與聚丙烯腈的相容性,紡絲過程中的保留率、耐洗滌性及毒性等,因此阻燃劑的選擇難度較大,目前已工業化的共混阻燃聚丙烯膀纖維的品種很少。
4.聚酯纖維的阻燃改性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