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氧漂工藝
生物酶處理后,織物的親水性大幅提高,且大部分果膠和漿料得以去除,后序工藝只需再去除織物上的棉籽殼、色素和蠟質等雜質即可。為此專門開發了用于生化前處理的復合前處理劑CTA-8800L-2,該產品穩定性高,乳化性強,除蠟效果好。將經過優化的復合生物酶預處理工藝處理后的織物進行氧漂,探討各工藝參數對前處理效果的影響。
(1)CTA-8800L-2用量
CTA-8800L-2由精練劑、滲透劑、穩定劑、堿劑、螯合分散劑和除蠟劑等經特殊加工復配而成,集乳化、滲透、分散和穩定等性能于一身,適用于棉型織物的半漂加工。將棉織物在不同用量的CTA-8800L-2氧漂液中浸軋后汽蒸,測試處理后織物的性能,結果見表4。
.jpg)
從表4可以看出,隨著CTA-8800L-2用量增加,處理織物的白度和毛效均逐漸提高,這是因為CTA-8800L-2用量的增加使體系pH值逐漸升高,雙氧水利用率增大,因而白度提高。CTA-8800L-2中含有精練滲透組分,其用量增加,還有利于毛效的提高。同時,隨著CTA-8800L-2用量增加,織物強力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原因是CTA-8800L-2用量較低時,體系中穩定劑的含量較低,雙氧水分解過快;CTA-8800L-2用量過高時,體系pH值過高,也會對纖維造成損傷。綜合考慮,CTA-8800L-2用量以20~25g/L為宜。
(2)輔助劑用量
輔助劑的作用是提高體系的乳化、滲透和穩定性。將棉織物浸軋不同輔助劑用量的氧漂液中后汽蒸,測試處理后織物的性能,結果見表5。
.jpg)
從表5看出,隨著輔助劑用量增加,織物毛效逐漸提高。考慮到成本等因素,輔助劑用量建議4~6g/L。
(3)雙氧水用量
雙氧水用量低,織物白度達不到要求,且存留棉籽殼;用量高,織物白度增加,但容易對纖維造成氧化損傷,產生破洞。將棉織物在不同雙氧水用量的氧漂液中浸軋后汽蒸,測試處理后織物的性能,結果見表6。
.jpg)
從表6可以看出,隨著雙氧水用量增大,織物毛效稍有提高,白度有較大提高,但撕破強力呈下降趨勢。綜合考慮,雙氧水用量以8~10g/L為宜。
(4)汽蒸時間
試驗所用為高支高密類織物,為提高紗線的平滑性,織造過程中通常會施加人工蠟。在前處理過程中必須予以去除,否則會出現蠟絲或毛效低等問題,影響后續染色的染深性和均勻性。將浸軋氧漂液后的棉織物汽蒸不同時間,測試處理后織物的性能,結果見表7。
.jpg)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