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殼聚糖分子量和脫乙酰度對
棉針織物染色性能的影響將上述4種殼聚糖分別配成濃度為0.2%的溶液.采用1.2.1中預處理工藝.先進行殼聚糖處理工藝(軋余率90%)。再用200%雅格素紅BF—DB按照1.2.2中的染色工藝染色,測得織物的K/S值、摩擦牢度和耐洗牢度.結果見表2
.jpg)
從表2可以看出.殼聚糖的分子量不同、脫乙酰度不同.對染色效果的影響也不同。分子量小、脫乙酰度高的殼聚糖Ⅱ增深效果最好這是因為殼聚糖分子量越大.溶液黏度越大.殼聚糖很難進入纖維內部.只停留在織物的表面.阻礙了染料向織物纖維內部的遷移:殼聚糖上氨基的含量是隨著脫乙酰度的增加而增加,由活性染料染色機理可知.
吸附在織物上的殼聚糖分子中的氨基越多.織物上與活性染料反應的基團越多。此外,脫乙酰度的影響比分子量的影響要大。
2.3殼聚糖濃度對棉針織物染色性能的影響
用不同濃度的殼聚糖Ⅱ對棉針織物進行預處理后再進行染色(條件同2.2),測得的實驗數據見表3。
從表3中可以看出.隨著殼聚糖溶液濃度的增加.織物的K/S值先逐漸增加后減小這是因為殼聚糖對活性染料的親和力比纖維對染料的親和力大,在度較小時.隨著殼聚糖濃度的增加.吸附在織物上的殼聚糖增多.染料容易在織物表面富集.所以織物色深值會提高。當殼聚糖濃度超過O.5%后.隨著殼聚糖濃度的繼續增加.織物的色深值有所下降這是因為殼聚糖溶液濃度越高.溶液的黏度越高.在處理織物時.殼聚糖只停留在織物的表面.形成了一層薄膜阻礙了染料進一步向纖維內部遷移.因此織物的色深值反而會下降.而且棉織物的手感會變硬。
2.4殼聚糖預處理及染色工藝的優化
選用殼聚糖1、200%雅格素紅BF—DB.取殼聚糖的用量、浸軋殼聚糖時的軋余率和染色時鹽的用量為3個重要影響因素.進行3因素3水平正交實驗.確定最佳的工藝條件.結果見表4
.jpg)
從表4的數據可以看出.對值影響作用由大到小的順序為B>A>C最佳的工藝為A,BC,即殼聚糖的濃度為0.2%、鹽的濃度為20g/L、軋余率為100%
2.5殼聚糖對不同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的影響
采用200%雅格素紅BF—DB、2o0%雅格素黃BF—DB和200%雅格素藍BF—DB按上述最佳工藝條件進行預處理和染色.測得的結果見表5
.jpg)
由表5可以看出.經過殼聚糖整理后的織物.采用不同顏色活性染料染色的色深值增加的比例不同,紅、黃、藍3種活性染料K/S值增加的比例分別為41.7%、9.1%和21.7%.其中200%雅格素紅BF—DB增加的比例最高.這可能與染料的結構有關此外.經過殼聚糖整理后再采用不同活性染料染色的棉針織物的摩擦牢度和耐洗牢度均略有降低。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