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的氈縮性與其表面的鱗片層結構密切相關。羊毛鱗片細胞由外到內可分為3層:位于鱗片最外層的鱗片表層,由疏水性極強的單層類脂和少量含有二硫鍵和酰胺鍵交聯的蛋白質構成;鱗片外層是羊毛鱗片的主要組成部分,由角質化的蛋白質構成,由于胱氨酸二硫鍵的高度交聯和分子間的疏水作用以及氫鍵作用導致其結構穩定,難以被一般的蛋白酶降解;鱗片內層由含硫量很低的非角質化蛋白質構成,化學性質活潑,易于被化學試劑、水等膨脹,可被蛋白酶分解¨。羊毛防氈縮整理的關鍵是分解鱗片外層的角質化蛋白質,即角蛋白。一般的蛋白酶不能降解羊毛鱗片外層的角蛋白,因此必須對羊毛進行氧化或還原等預處理,存在處理步驟復雜、成本高、處理不均勻、環境污染等問題。
角蛋白酶(keratinase)是專一性降解角蛋白的一類蛋白酶,由真菌、放線菌或細菌等多種微生物產生,能將羽毛、羊毛、頭發和指甲等不溶性底物降解。角蛋白酶對角蛋白的降解機制非常復雜,目前還沒有定論,普遍認為其降解過程可分為3個步驟:首先是破壞角蛋白分子中的二硫鍵,使其高級結構解體形成變性角蛋白,從而喪失不溶性和抗酶解的能力;然后水解變性角蛋白,生成多肽、寡肽和游離氨基酸;最后通過轉氨基作用生成氨和硫化物,使角蛋白徹底分解。國內外已有多名學者對角蛋白酶的降解作用進行了研究。Khardenavis等用沙雷氏菌培養的角蛋白酶降解家禽羽毛,5d后羽毛能完全降解;Daroit等¨用亞馬遜河鯧魚體內分離出的桿菌培養的角蛋白酶降解羽毛,48h即可基本降解羽毛;張奇等將具有降角蛋白能力的芽孢菌株接種到羊毛和雞毛的混合培養基上,發現該菌株分泌的角蛋白酶對羊毛具有較好的降解效果。
本文采用Bacilussubtilis產角蛋白酶和蛋白酶一浴法處理羊毛,通過氈縮率、減量率、SEM照片等一系列指標或方法考察其對羊毛表面鱗片的去除作用和對羊毛防氈縮性能的影響。
1試驗部分
1.1試驗材料
女衣呢白坯布(線密度為33tex×33tex,經密為356根/10em,緯密為226根/10em,面密度為220g/m,無錫協新毛紡廠);羊毛纖維(美利奴羊毛,直徑為21.5~25m,平均長度為10cm,無錫百芳毛紡廠);Bacillussubtilis產角蛋白酶(19U/mL,浙江樹人大學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提供);蛋白酶Savinase16L(20000U/mL,諾維信公司);三(羥甲基)氨基甲烷(Tris)、十二烷基磺酸鈉(SDS)、HCI(37%)(國藥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分析純);二硫蘇糖醇(DTT)(美國Sigma公司);紡織品試驗專用標準合成洗滌劑(上海白貓專用化學品有限公司)。
[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