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聚氨酯反應中,異氰酸酯基團非常活潑,在一般條件下都能與含活性氫的物質反應。因此通過調整反應條件,加入含有單活性氫的化合物,使游離異氰酸酯基在常溫下失去活性,達到對聚氨酯封閉的作用。常用的單活性氫的化合物有苯酚、酮肟、亞硫酸鹽、內酰胺等。在使用過程中,通過高溫加熱的方式,使異氰酸酯基團活化。從成本能耗考慮,降低解封溫度是關鍵。所以,要求所制得的封閉型聚氨酯在室溫相當穩定,而在解離溫度能快速解封。如胡嘯林”等介紹了一種陽離子改性聚氨酯固色劑,通過引入二乙烯三胺作為改性擴鏈劑與環氧氯丙烷反應,形成了含有不飽和烯鍵的多胺結構,可與織物表面的不飽和基團發生交聯反應;加入亞硫酸氫鈉作為封閉劑,高溫解封后可提供充足的異氰酸酯基團和織物或染料的羥基、氨基發生反應,固定了未固著的染料,可提高染色織物的各項牢度。
3.3適當的交聯劑改性
在聚氨酯的反應體系中加入適當的交聯劑,在織物的后整理中,使WPU發生自交聯反應的同時,也與織物纖維分子產生一定程度的交聯,形成緊密的網狀結構的聚氨酯膜,將未固定的染料分子包裹在膜中,最終提高織物摩擦牢度。何雅”等采用本體聚合法,以聚乙-n~-與聚丙二醇的混合二醇與甲苯2,4一二異氰酸酯反應,預聚體系中留有適量的一NC0時加入二乙烯三胺,再加入環氧氯丙烷,生成端基為環氧基團或鄰鹵醇基團的反應性預聚樹脂。這種固色劑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基團,能與織物纖維分子形成化學交聯網狀結構,用于純棉織物的直接染料、活性染料染色及絲綢織物的酸性染料染色,其固色效果明顯,不含溶劑,同時對織物色光的影響很。
3.4端羥基聚硅氧烷改性
采用化學方法將有機硅氧烷引入到預聚反應體系中,如利用端羥基聚硅氧烷(SHS)中端羥基能與異氰酸酯反應,使得聚氨酯分子中含有無機S一0鍵,具有低表面能,賦予織物良好的柔軟性,將SHS,n聚氨酯2者性能綜合,使織物具有耐水、耐油、手感柔軟等特性。
李小瑞等以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聚乙二醇,羥基硅油(HPMS),親水擴鏈劑為N一甲基二乙醇胺,交聯劑為三羥甲基丙烷,中和劑為硫酸二甲酯,最后用去離子水在高速攪拌下乳化而制得端羥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陽離子型WPU微乳液。與未改性的PU#B比,PU—HPMS膠膜的機械拉伸強度降低,斷裂伸長率升高,吸水性也增加。并且通過改性過的聚氯酯處理的織物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油功能。
3.5納米材料改性
納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抗紫外線、吸收和反射紅外線、抗老化、高強度和韌性、良好的導電和靜電屏蔽效應、強的抗茵消臭和吸附能力等特性,因此將納米材料與紡織品進行復合可以制成各種功能紡織品,是紡織品功能整理的發展方向。要把具有這些特定功能的納米級材料牢固地整理到纖維或紡織品上需要一種介質,例如wPu溶液。WPu能很好地將納米級功能材料分散,既可以防止納米級材料在介質中團聚,又能與紡織品有很好的結合力,并且不改變納米材料原有的性質。馬雪紅等通過原位共聚法合成出質量分數為O~40%花狀納米氧化鋅(f-ZnO)改性的新型WPU乳液(WPU/—ZnO),研究表明WPU/f—Zn0膠膜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的抗菌活性,將其應用在紡織功能整理劑上會有很大的潛力。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