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聚乳酸纖維,簡稱PLA纖維,是一種新型的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合成纖維。它是從糧食(玉米、甜菜、土豆、山芋等)以及有機廢棄物(玉米芯或其他農作物的根、莖、葉、皮等)中提取的乳酸為基本原料
經聚合而制得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乳酸纖維不僅原料資源豐富,而且其制品用完后可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燃燒時不會產生毒氣,是一種被稱為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纖維[1]。PLA纖維的
制備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二步法”,即以乳酸的二環狀聚體為原料,在催化劑(常用的是辛酸亞錫)存在下開環聚合,生成聚乳酸;另一種是以乳酸或乳酸的衍生物為原料在高真空高溫下直接縮聚[2,3]。
竹原纖維是竹纖維的一種,又稱天然竹纖維、原生竹纖維,有的學者專家把天然竹纖維歸為麻類,稱其為竹麻纖維,但是較多的稱之為竹纖維。而竹漿纖維是竹纖維中的又一種類,又稱再生纖維、竹粘纖維或者竹漿粘膠纖維、竹素纖維,但是較多的也稱為竹纖維。要區分兩者主要看兩者的生產方法。竹原纖維的生產是通過機械、物理方法和生物技術去除天然竹材中含有的木質素、多戊糖、竹粉、果膠等不利于成紗的雜質,直接分離來得到竹原纖維。而竹漿纖維從其名字上就可猜測到是一種化學纖維的生產方法,它是利用催化、提純和水解堿法及多段漂白等化學物理技術將速生竹材制成竹漿粕,再經粘膠
紡絲工藝加工成纖維[4]。竹原纖維也是纖維素纖維,所以像棉、麻、絲一樣可以在自然條件下100%降解,而且降解的過程不會散發出對環境有害的物質,只是產生二氧化碳等大自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理想的紡織用環保材料。最初的復合材料大多采用無機纖維做增強材料,熱固性樹脂(如酚醛樹脂、脲醛樹脂、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環氧樹脂、不飽和樹脂、聚氨酯、聚酰亞胺等)做基體,經過復合工
藝制成復合材料產品或半成品。熱固性樹脂的優點是耐熱性高,受壓不易變形。其缺點是機械性能較差,性脆,一經固化,再加壓加熱也不可能再度軟化或流動,溫度過高,則分解或碳化。在塑料工業發展
初期,熱固性樹脂所占比例很大,一般在50%以上。到80年代,熱固性樹脂在世界合成樹脂總產量中僅占10%~20%[5]。正是由于熱固性樹脂的脆性和機械性能差的原因,后來才出現對熱固性的改進和熱塑性的研究。熱塑性樹脂的優點是加工成型簡便,具有較高的機械能,缺點是耐熱性和剛性較差。而一般復合材料不在特殊場合應用時對耐熱和剛性要求并不高。所以在復合材料中熱塑性樹脂得以很快的應用,而且熱塑性樹脂的復合材料表現了纖維在復合材料中具有韌性的作用,并且克服了性脆的缺點[6]。
復合材料的研究已很多,包括最初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到后來的采用合成纖維,再到這幾年的天然纖維。但是對于竹原纖維/聚乳酸基復合材料的研究并不多見,本文采用竹原纖維做增強材料,聚乳酸
做基體,編織襯經襯緯針織物,以形成復合材料。玻璃鋼/復合材料
拉伸的目的是測定材料的最大拉伸力及彈性模量等以方便材料的設計和應用。還可以利用輔助設備測量其他參數,如泊松比、應變等[7]。
2實驗材料及儀器
[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