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棕棉纖維未處理時色素主要分布在中腔內(見圖2(a)),經果膠酶和堿處理后的色素仍分布在中腔內(見圖2(b),(c))。天然綠棉纖維未處理時色素主要分布在中腔和次生層的內層(見圖3(a)),果膠酶處理后(見圖3(b))色素沒有明顯的流失現象,堿處理后(見圖3(C))色素主要分布在中腔,次生層中顏色明顯變淡,說明堿處理時位于天然綠棉纖維次生層中的色素可能流失,與表4的結論相符。
.jpg)
.jpg)
從圖2、3中還可發現,果膠酶處理后的天然彩色棉纖維經銅氨溶液處理后,纖維的結構完整,堿處理后的天然彩色棉纖維再經銅氨溶液處理,纖維次生層無限溶脹,說明堿處理后天然彩色棉纖維的結構被破壞,纖維的強力會下降。
3 結 論
本文對果膠酶處理后天然彩色棉纖維的性能和結構進行測試和分析,并與堿處理作對比,果膠酶處理后天然彩色棉纖維的吸濕性改善較好,纖維內保留了大量脂蠟質,使得纖維吸濕性能改善的同時得以保持柔軟的手感,纖維強力沒有明顯下降。表面結構圖和色素分布圖均顯示堿處理后彩色棉纖維的結構被破壞,果膠酶處理后彩色棉纖維的結構未被破壞;色差測試結果和色素分布圖顯示,果膠酶處理后天然彩色棉纖維中色素沒有明顯流失,堿處理后天然彩色棉纖維(尤其是天然綠棉纖維)中色素明顯流失,顏色變化幅度較大。因此,與堿處理相比較,天然彩色棉更適合用果膠酶進行處理。
<<上一頁[1][2][3][4]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