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結果與討論
2.1脂肽皂洗液pH值的影晌
脂肽質(zhì)量濃度為0.1g/L,改變pH值,按1.3.3(1)節(jié)對活性黃3RS和活性藍BRF染色棉織物進行皂洗,結果見圖1和圖2。
.jpg)
由圖1和圖2的浮色去除率和洗色率可以看出,堿性條件下的皂洗效果比酸性條件的好,在中性至堿性較寬的pH值范圍內(nèi)的皂洗效果均較好,且在pH值為9時達到最好,這可能與脂肽本身的溶解度有關。脂肽類生物表面活性劑是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具有兩親結構,可溶于堿性溶液中,而在酸性溶液中的溶解度較差。
2.2脂肽用量的影響
pH值為9,改變脂肽用量,按1.3.3(1)節(jié)對活性黃3RS和活性藍BRF染色棉織物進行皂洗,結果見圖3和圖4。
.jpg)
.jpg)
由圖3和圖4可知,脂肽質(zhì)量濃度達0.05g/L時,皂洗效果最好。這是因為表面活性劑具有臨界膠束濃度,當其濃度高于臨界膠束濃度時,表面活性劑才會以膠團的形式存在。本試驗所用脂肽類生物表面活性劑的臨界膠束質(zhì)量濃度為0.05g/L左右,也即當脂肽質(zhì)量濃度大于0.05g/L形成脂肽分子膠團時,才有利于染料的去除,從而獲得較好的皂洗效果。當脂肽質(zhì)量濃度超過CMC并繼續(xù)提高時,皂洗效果沒有明顯提高,為節(jié)約成本,脂肽質(zhì)量濃度選擇0.05g/L。
2.3皂洗溫度
pH值為9,脂肽質(zhì)量濃度為0.05g/L,改變皂洗溫度,按1.3.3(1)節(jié)對活性黃3RS和活性藍BRF染色棉織物進行皂洗,結果見圖5和圖6。
.jpg)
由圖5和圖6可知,皂洗效果隨溫度的升高而提高,但當皂洗溫度達75~95℃時,皂洗效果無明顯變化,表現(xiàn)均較好;當皂洗溫度低于75℃時,洗色率和浮色去除率較低。這可能是在溫度較低時染料分子的動能相對較低,織物上的浮色不容易脫落。隨著溫度的升高,分子運動加劇,染料易于脫落,而脂肽本身的活性卻不受溫度改變的影響。綜合考慮能耗,在保證較好的浮色去除效果的同時,應盡可能降低皂洗溫度,因而脂肽皂洗溫度選擇75℃。相對于傳統(tǒng)皂洗溫度95℃,脂肽皂洗工藝降低了能耗,節(jié)約了能源。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