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圓筒蒸鍋的特點與粘膠蒸化工藝
圓筒蒸鍋作為一種承壓式蒸化機,結構簡單,投資低,準備工作簡單,準備時間短,操作簡單,容易掌握。其夾層有旋風進汽口,蒸汽流速快,相對濕度小;底部有米字型進汽口,以飽和蒸汽為汽源,濕度大。由于以飽和蒸汽為汽源,又處在高溫密封狀態下,有利于粘膠纖維的溶脹和纖維大分子活動,同時染料分子的動能也加大,有利于染料分子的擴散與吸附結合,染料的上染率明顯提高,且隨蒸化時間的延長而增加。
蒸化溫度、濕度高對染料擴散吸附十分有利。考慮到粘膠纖維在一定溫度下會發生強力損失和泛黃,以及一些色漿中助劑的特點,蒸條件一般選擇壓力0.8kg/cm2,溫度105℃左右。由于粘膠纖維皮層結構的阻擋作用,使得染料分子的擴散和與纖維的結合所需時間比棉纖維要長。活性染料中的紅、黃色類在適宜的壓力與溫度下,大約10min以內可以完成結合,而一些藍色類需25min以上才能夠充分結合。綜合考慮,汽蒸時間選擇30min比較恰當。
圓筒蒸鍋的掛綢方式有圈掛法和S掛法兩種。S掛法節省襯布,勞動強度相對較低;圈掛法則要在兩層綢之間夾一層襯布,勞動強度大。在生產中發現,采用S掛法,某些活性染料在蒸化過程中發生色萎,甚至嚴重變色。如果采用中間夾一層透氣吸濕性好的棉布,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這可能與蒸化升溫過程中,漿膜大量吸濕,造成蒸汽過熱,鍋內局部溫度急劇升高,又處在堿性環境下有關。而吸濕性好的棉布會在過熱狀態下釋放出蒸汽,改善這種不利條件。
2印漿中各組分對蒸化的影響
印花后的蒸化過程,除與粘膠纖維的結構以及蒸鍋的工藝控制有關之外,印漿中的各組分對蒸化固色效果也有影響。
2.1染料
同為纖維素纖維,適用于棉纖維的活性染料不一定適用于粘膠纖維。某些染料的染深性與提升力在粘膠纖維上不如棉纖維,又由于蒸化時間長達30min,一些染料的色光鮮艷度也會受到影響。經過選擇,大多數的K型、KN型、雙活性基的B型、BF型活性染料都適用。
2.2印花糊料
海藻酸鈉糊,合成糊料例如FS-80、KG-401等適合活性染料的糊料都可以使用。根據印花設備、花型特點、操作習慣,可以選擇單獨使用,也可以將海藻酸鈉與合成糊或A邦漿等拼混使用。
2.3尿素
尿素是大多數染料印花中非常重要的助溶劑與吸濕劑。在粘膠纖維印花中更具有特殊作用:促進纖維的吸濕膨化,提高染料分子的擴散吸附[1]。為了促進粘膠纖維的皮層溶脹,可根據設備狀況選擇合適的工藝,印花前浸軋尿素-堿劑,對織物進行苛化處理。
我們采用在每千克色漿中添加80g尿素,印后蒸前用10%尿素溶液噴霧給濕的流程,使織物在蒸化前達到合適的含濕率,保證蒸化順利進行。如果布面的濕度過大,蒸化過程中染料會過度擴散,花紋帶上毛刺而成為疵品。
[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