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形態結構分析
2.2.1 縱向
竹漿纖維縱向形態存在許多深淺不一的溝槽,有的潛伏表面,造成凹凸不平的外觀,有的深陷其里,造成較大裂縫,如圖3所示。竹原纖維縱向形態有橫節,粗細分布均勻,存在少量溝槽,無天然扭曲,如圖4所示。
.jpg)
2.2.2 橫向
已有很多文獻報道[1-4]竹漿纖維橫截面形態與粘膠纖維一樣呈不規則鋸齒形,如圖5所示。另外我們還發現其他橫截面的竹漿纖維,這與以往文獻報道的有所不同,如圖6所示,纖維橫截面形態不是呈鋸齒形,而是呈不規則腰圓形,且內有空腔,這一現象也有類似報[5]。出現情截面不同的竹漿纖維可能是由于各公司在生產竹漿纖維的加工工藝有所不同所致,這無疑對竹漿纖維的鑒別帶來了更高的難度。有關竹原纖維橫截面形態的文獻報道[1-2][6-7]竹原纖維橫截面形態與亞麻纖維基本一致,呈腰圓形。筆者研究的竹原纖維橫截面形態呈近似圓形,與報道的腰圓形有所不同,如圖7所示。
.jpg)
2.3 著色反應
將適量的纖維置于碘-碘化鉀溶液中著色,沖洗晾干后,竹原纖維呈黑色,而竹漿纖維不染色,兩者著色現象明顯。由此可見竹原纖維的著色能力遠比竹漿纖維強。
3 結論
根據試驗,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 兩種纖維素纖維經氯化鋅-碘試劑處理后出現了明顯不同的特性,竹漿纖維經氯化鋅-碘試劑作用后呈墨綠色,且纖維逐漸變細;竹原纖維經氯化鋅-碘試劑作用后,纖維呈淡淡的藍青色,纖維外觀沒有出現明顯變化。
2) 形態結構上,竹漿纖維橫截面形態有呈不規則鋸齒形,也有呈不規則腰圓形狀,其縱向形態光滑,表面有溝槽;竹原纖維橫截面形態呈近似圓形,縱向形態有橫節,粗細分布均勻,存在少量溝槽,無天然扭曲。
3) 竹原纖維和竹漿纖維在碘-碘化鉀溶液中著色結果明顯不同,竹原纖維的著色能力更強。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