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纖維是以天然竹子為原料,經特殊處理制得的再生纖維素纖維(竹漿纖維),具有良好的吸濕透氣性和一定的抗菌性;天絲具有優良的吸濕性、柔滑的飄逸性和舒適性,并泛有真絲般的光澤。竹/棉/天絲混紡織物綜合了三者的優點,是一種色澤亮麗、吸濕透氣、天然抗菌的高檔服裝面料。
1 織物規格和染整工藝流程
1.1 織物規格
174cm14.6tex×14.6tex524根/10cm×283根/10cm竹40/棉40/天絲20府綢織物183cm14.6tex×14.6tex512根/10cm×276根/10cm竹40/棉40/天絲20斜紋織物
1.2 工藝流程
翻縫→燒毛→冷軋堆練漂→短蒸復漂→絲光→冷軋堆染色→后整理→預縮→成品
2 染整工藝
2.1 燒毛
竹/棉/天絲纖維混紡織物坯布表面存在茸毛,為體現織物的光澤感,減輕印染加工中因茸毛黏結而產生的疵病,需進行燒毛。燒毛工藝采取二正二反,車速為110~120m/min。
2.2 冷軋堆精練
竹漿纖維與天絲纖維同屬再生纖維素纖維,含雜量少,二者的耐堿與耐氧化能力都較棉纖維差,不適合濕熱、強堿高溫處理。考慮到竹/棉/天絲混紡織物各組分的性質與產品風格特征,前處理采用精練酶冷軋堆工藝練漂。精練酶高效的生化作用,可使雜質、色素在溫和條件下得以去除,不僅可防止織物產生折痕,又可保護竹纖維的天然特性不受破壞。
(1)冷軋堆精練處方/(g/L)
精練酶 22~25
100%H2O2 11~22
滲透劑 3~5
(2)冷軋堆工藝及條件
浸軋工作液(室溫、多浸多軋、軋余率100%~110%)→打卷堆置18~20h(外包塑料薄膜、轉速6~8r/min)→退卷軋復漂短蒸(100~102℃×10min)→蒸洗→熱水洗→冷水洗→烘干
冷堆精練后,織物上的漿料、果膠等雜質降解不完全,同時棉纖維上的蠟質也未清除干凈,需進行熱處理(短蒸)進一步去雜。短蒸水洗可促使織物上已溶脹、氧化、分解的雜質和漿料充分去除。(3)復漂處方/(g/L)
100%H2O2 4~4.5
100%NaOH 3~4
精練劑 3~4
螯合劑 2~3
采用平幅低張力冷軋堆精練工藝,可基本解決了竹/棉/天絲纖維混紡織物在染整加工中易折皺、起毛和強力受損等問題。半制品的白度和毛效均符合染色要求。
2.3 絲光
絲光不僅可以提高纖維素纖維的染色性能,還可以提高織物的尺寸穩定性,增強布面光澤。考慮到竹纖維耐堿性差,天絲纖維在堿液中的原纖化問題,以及棉纖維在織物中所占比例,應降低堿濃度進行絲光。最終處理條件如下:
絲光堿濃度/(g/L) 170~180
車速/(m/min) 40~45
落布pH值 <8
2.4 冷軋堆染色
竹、天絲、棉三者的染色性能相似,可采用活性染料染色。但由于三者纖維微細結構的區別,竹、天絲的上染率都較棉纖維低,天絲對染料的親和力較強,染料在其上的擴散性和移染性差。為此,可選擇擴散性和滲透性較好,且對纖維直接性較低的DyStar麗華實(Levafix)和雷馬素(Remazol)系列,或上海東美化工有限公司的MarcozolVS系列的活性染料進行冷軋堆染色。
在室溫浸軋染液,進行較長時間的上染和固色,可充分保證活性染料對竹/棉/天絲混紡織物中各纖維的均勻上染和固著。在冷軋堆染色過程中,竹/棉/天絲混紡織物擦傷或產生折痕的幾率極小,從而保證了織物的光澤。
(1)染液配方/(g/L)
染料x
尿素 20~60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