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竹纖維是一種再生纖維素纖維,主要組分為竹纖維素、竹蔑和果膠等。其制取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采用蒸煮方式直接提取“原生竹纖維”的物理方法;另一種是以竹子為原料,經催化提純、堿法水解及多段漂白精制成竹漿粕,再經紡絲制成再生纖維的化學方法[1]。
竹纖維具有良好的吸濕透氣和天然抑菌性能,染料的適用性也較強,制成的面料懸垂性好,應用前景良好。竹/棉/滌混紡彈力機織面料,是集滌綸挺爽和強度高,竹纖維和棉纖維的吸濕透氣性優良等特點于一體的高檔彈力面料。針對該品種在印染加工中易卷邊、折皺、起毛等缺陷,本公司采用下列生產工藝,基本克服了上述問題,提高了成品合格率,達到了客戶的質量要求。
1 染整工藝
工藝流程 翻縫→冷軋堆練漂→燒毛→熱定形→復氧漂→絲光→熱溶染色(中深色)→活性染料套色→柔軟拉幅→預縮→驗碼
1.1 坯布規格
品種1 178cm18.2/18.2tex+4.4tex432/340根/10cm竹/棉/滌氨綸包芯混紡彈力斜紋織物,混紡比為竹40%,棉20%,滌37%,氨綸3%;
品種2 160cm18.2/18.2tex530/362根/10cm竹/棉/滌燈條織物。
1.2 翻縫
彈力織物,尤其是斜紋、貢緞類織物,在印染加工中隨布幅收縮極易產生卷邊、卷縮和皺條。因此,縫頭一定要平、直、齊,兩端加密。此外,緯向彈力布在織造和后續入庫堆放中,布幅會受堆放時間和溫度影響而收縮,造成來坯幅寬不一致,一般會存在2.54~5.08cm的差距。縫頭時應盡量將幅寬相近的布段縫在一起,并將幅寬較大者放在下層,較狹者放在上層。因下層布直接與縫紉機走齒接觸,布的走速比上層快,最終可做到兩層布縫頭齊平;反之,若將兩端布幅寬差距較大的縫在一起,加工時會產生收皺縮。
1.3 冷軋堆練漂
竹/棉/滌混紡彈力織物的精練可采用履帶煮漂聯合機加工,但斜紋類彈力織物在濕熱加工中易產生卷邊、皺條,在履帶松堆汽蒸過程中卷邊更加嚴重,不利于質量的控制。再者,混紡面料中的滌綸組分和竹纖維組分結晶度高,多孔結構對堿的膨潤作用較敏感,不宜在濃堿和高溫下長時間蒸煮。
鑒于上述兩方面因素,采用堿/氧冷軋堆前處理,并適當調整軋液濃度,選用低堿常溫工藝條件,采用冷軋堆低溫打卷,BRUGMAN蒸洗機蒸箱及水洗箱退卷,設置大直徑(200mm)導輥,布的包角大小適中,就
不易產生卷邊、皺條。退卷堿蒸時,布在蒸箱中只穿繞在預熱導輥上,不在履帶上堆積,消除了彈力布在松弛狀態下的卷邊。竹/棉/滌混紡坯布中棉纖維含量僅20%。竹纖維屬再生纖維,本身在成纖過程中已多次漂白精制,故含雜較少;而滌綸纖維僅存在少量紡絲油劑。經調整優化后,該面料冷軋堆精練工藝定為:燒堿36~40g/L,雙氧水10~12g/L。
[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