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測試方法
1.3.1 耐摩擦色牢度
按GB/T3920—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在AtlasCM-5型摩擦牢度儀上測試。
1.3.2 耐洗色牢度
按GB/T3921—1997.3《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洗色牢度:試驗3》,在ROACHES耐洗色牢度試驗儀上測試。
1.3.3 柔軟性
參照GB/T7689.4—2001《增強材料機織物試驗方法第4部分:彎曲硬挺度的測試》,測試織物的硬挺度。
1.3.4 K/S值
用SF600型電腦測色配色儀測試。
1.3.5 折皺回復角
按GB/T3819—1997《紡織品織物折痕回復性的測定回復角法》,在SDL織物彈性測試儀上測試。
2 結果與討論
2.1 焙烘溫度的影響
按1.2.1進行涂料染色,黏合劑用量為100g/L,焙烘時間3min,改變焙烘溫度,并按以1.3.1測試染色織物的耐摩擦色牢度,結果見表1。
.jpg)
黏合劑中的一些交聯基團要在較高的溫度下才能發生交聯。提高溫度有利于交聯基團的充分交聯,形成網狀結構,提高染色牢度。由表1可知,設定焙烘時間為3min,隨著溫度的提高,染色織物的耐摩擦色牢
度隨之提高。當溫度升至160℃,耐摩擦色牢度不再提高,說明已使這些基團充分交聯,若再升高溫度,色牢度非但不會再提高,若溫度過高(>180℃),織物還會產生泛黃現象。
2.2 焙烘時間的影響
按1.2.1進行涂料染色,黏合劑用量為100g/焙烘溫度160℃,改變焙烘時間,并按1.3.1測定染織物的耐摩擦色牢度,結果見表2。
.jpg)
由表2可知,當焙烘3min時,染色織物的干、濕擦色牢度都達到3級。這是因為焙烘時間越長,交越充分,但過長的焙烘時間對提高織物的耐摩擦色度作用不大,且會造成能源浪費。
2.3 黏合劑用量的影響
按1.2.1進行涂料染色,焙烘溫度為160℃,焙時間3min,改變黏合劑用量并按1.3.1和1.3.2分測定染色織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結果表3。
.jpg)
由表3可知,隨著黏合劑用量增加,染色織物的摩擦色牢度也隨之提高。當用量為140g/L時,干、摩擦牢度可達到最高,再提高用量,耐摩擦色牢度并顯著增加。這是因為顏料粒子是靠黏合劑包覆或鑲在皮膜中,用量太少則不能將顏料完全包覆,造成耐擦色牢度較低。涂料染色織物的耐洗色牢度普遍很高,這是因黏合劑皮膜具有較好的耐水性和耐堿性,顏料粒子包覆在皮膜中,因而耐洗色牢度好。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