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設備 40臺高效熱交換器
總冷水量 60m3/h
冷水進出溫度 20℃(進),70℃(出)
每小時回收的熱量為:
Q=cmΔt
=4.2×60×(70-20)×1000=12600000KJ
=428.5kg標煤
注:按國家標準每噸7×106kCal折1kg標準煤計算;水的
比熱為4.2kJ/kg。
以年運行330d計算,年節約標準煤為:
428.5×24×33/1000=3393.7t。
3.2 優化供汽結構
隨著近年來公司規模擴大,蒸汽用量增加較多,公司因此及時調整供汽方式,全面平衡蒸汽用量,分析用量數據,對其熱能進行最大化利用。生產車間使用的蒸汽全部由汽輪機輸出,由于供汽由三臺汽輪機構成,輸出的蒸汽壓力不同,可實行蒸汽高、低壓分供。低壓蒸汽由一臺3000kW汽輪機控制輸出,高壓由兩臺500kW拖動式汽輪機輸出。為使蒸汽供應更經濟、穩定,在各車間的高、低壓蒸汽管道上安裝了氣動調節閥,實現了自動調節、恒壓供汽。蒸汽供應優化改造后,綜合節汽率5%以上。
3.3 水洗設備的智能化溫控
印染設備中水洗單元主要由蒸洗箱和軋車組成。織物的水洗效果取決于水洗溫度、洗滌時間、噴淋強力、振蕩幅度等因素,其中水洗溫度、洗滌時間的合理控制,決定了產品的能耗和生產效率。傳統蒸洗箱加熱是通過觀察箱體上的金屬溫度計,及時調節管路上的截止閥,來實現對水溫的控制。但由于人為因素的影響,時常會出現蒸洗箱內溫度過高甚至沸騰,既違反工藝安全操作,危害車間的生產環境,又造成能源浪費。
智能化溫控技術使蒸洗箱加熱系統實現電子控制,操作人員只需在操作面板上設置工藝溫度即可,系統將自動對水洗箱的水溫進行檢測和調整,極大改善了工作環境,避免了能源浪費。
3.4 打底機預烘室的溫控改造
打底機預烘室傳統的加熱方式為,蒸汽通過管網直接進入烘室內的散熱器,在循環風機的帶動下,達到加熱烘室的目的。通常以手動調節閥門來控制烘室溫度,但溫度波動較大,除工藝條件難以保證外,經常出現過加熱現象,難免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費,因此加強自控很有必要。其工作原理為:烘室溫控表根據Pt100熱電阻檢測到的溫度而輸出一個0~20mA的模擬信號,使氣動調節閥實現過程控制,對烘室的溫度控制更準確。在生產中獲得很好的效果,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影響,又節約了大量能源。
3.5 蒸汽冷凝水的回用
公司結合面料三車間建設,將冷凝水回用作為能源節約利用的重點。購進PPR管道2800m,在面料三車間內鋪設地下回收管網,并在車間內合理設置了蒸汽閃蒸回收器,將蒸汽冷凝水集中回收到地下回收站,再利用自控水泵將其輸送到生產機臺,冷凝水的回用使蒸汽用量下降。在面料三車間冷凝水回收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下,將公司面料(一)、面料(二)、家紡、花布四個車間的冷凝水進行回用,既節約了用水量,又降低了能耗。通過計量回收水量及溫度測定,節能數據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