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竹炭粘膠纖維的性能及用途
竹炭粘膠纖維以生長4年以上的成熟孟宗竹和桂竹為原料,經1000~2000℃高溫炭化,以及活化精練等處理,將其研磨成納米級的微炭顆粒(10000~15000目),并規則而均勻地分布于粘膠紡絲原液中,抽絲而制成。它是一種具有蜂窩狀微孔結構的功能性纖維。
竹炭呈細致而多微孔性結構,因而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積和超強的吸附性能,且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由竹炭制成的竹炭粘膠纖維具有以下優異的性能:
(1)吸附異味、抗菌消臭。竹炭超強的吸附能力,使竹炭纖維織物對人體散發的異味、煙油味,以及環境中產生的甲醛、苯、氨和酚等有害化學物質和粉塵,具有吸附、分解和消臭的作用。其對所吸附的常見細菌還具有抑制和殺滅作用,可將吸附的水分轉化成弱堿性(pH值8~9)。
(2)調濕。竹炭纖維橫截面具有獨特的孔隙分布特征,可以在瞬間吸收和蒸發水分,具有優異的吸濕性、導濕性和透氣性,是夏季衣著和貼身紡織品的首選面料。
(3)發射遠紅外線。竹炭粘膠織物遠紅外放射率高,蓄熱保暖,升溫速率比普通棉織物快,適用于冬季絕熱保溫織物的設計與開發。
(4)發射負離子。竹炭粘膠織物負離子發射濃度高達6800個/cm3,相當于郊外田野的負離子濃度,有益于身體健康。
目前,竹炭粘膠纖維紡織品已被廣泛用于制作功能性內衣、貼身褲、戶外運動服及被褥、枕頭等家用紡織品[1]。
2 竹炭粘膠纖維織物的染整加工
2.1 織物規格
坯布 165cmJC60+32/2(竹炭)×JC40+40(竹炭)+JC32/2512根/10cm×315根/10cm提花
成品 142/145cmJC60+32/2(竹炭)×JC40+40(竹炭)+JC32/2571根/10cm×307根/10cm提花
2.2 工藝流程
翻縫→酶退→燒毛→練漂→輕漂→絲光→染色→柔軟拉幅→預縮→成品
2.2.1 翻縫
縫頭必須平、直、齊、牢。根據竹炭纖維提花織物的特點,縫頭針密以25~26針/10cm為宜,并要求均勻;布幅兩端應包角縫并加密,避免在后序加工中產生卷邊、皺條、弧斜等病疵。
2.2.2 酶退漿
用傳統的BF-7658淀粉酶對織物進行退漿,使織物布身骨質松軟,毛羽蓬松,利于燒毛。
工藝處方/(g/L)
BF-7658淀粉酶 3
NaCl 15
[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