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定量的催化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非離子乳化劑A和去離子水,以及八甲基環四硅氧烷單體(D4)加入四口燒瓶中,高速攪拌乳化0.5h,并加熱至一定溫度,在N2保護下恒溫反應一段時間,滴加硅烷偶聯劑,即得帶乙烯基的有機硅種子微乳液。反應式如下:
.jpg)
(2)有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制備
向上述制得的核種子乳液中,加入部分引發劑、乳化劑和丙烯酸酯單體,攪拌升溫。待體系引發后,滴加剩余的丙烯酸酯單體和引發劑。單體滴加完畢后,恒溫反應一段時間,降溫出料,加氨水調節pH值。反應方程式如下:
.jpg)
1.3靜電植絨工藝
將黏合劑以氨水增稠,控制合適的黏度,然后用涂層機均勻涂覆于基材表面。將涂有黏合劑的基材固定在靜電植絨小樣機的上極板上,采用上升法進行植絨。極板間距設定為10cm,植絨電壓40kV,植絨時間5s。
1.4性能表征
1.4.1有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表征
(1)粒徑
采用Nano-ZS納米粒度與粒徑分析儀測試。
(2)成膜性
將一定量的聚合物乳液均勻涂于潔凈的玻璃片上,于60℃真空烘箱中烘干成膜,觀察其成膜情況。
(3)鈣離子穩定性
配制0.5%CaCl2溶液,按乳液∶CaCl2溶液=4:1(體積比)制成均勻乳液,放入試管封好,靜置48h,觀察有無漂油、分層或凝聚等現象。
(4)機械穩定性
加10mL乳液于30mL離心試管,以4000r/min離心施轉30 min,觀察乳液的外觀。
(5)紅外光譜
聚合物乳液經多步提純后烘干,于Avatar380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上測試。
(6)核磁共振譜
聚合物乳液經多步提純后烘干,以氨基乙酸(Glycine)為外標與測試樣品混合,測定改性前后產物的核磁共振譜。
1.4.2植絨織物性能表征
(1)植絨牢度 按GB/T 13775《棉、麻、絹絲機織物耐磨試驗方法》[4],采用Nu-Martindale 864耐磨及起毛起球試驗儀測試,壓力9 kPa。
(2)織物彎曲長度 按GB/T 18318—2001《紡織品織物彎曲長度的測定》[5],采用斜面法測定,彎曲長度為伸出長度的一半。
(3)抗靜電性能 采用YG(B) 342D型織物感應式靜電儀測試。
(4)折皺回復角 采用SHIRLEY折皺回復角測試儀,依據AATCC TestMethod 66—1996《機織物折痕回復:回復角》測試。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