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濃酸稀釋到所需濃度,然后取適量,在緩慢攪拌的狀態(tài)下,將其加入到定量的粉末狀廢渣中,反應一段時間后,再添加其它的復配無機助劑,繼續(xù)攪拌一段時間后,冷卻至常溫,放置6~8h,使廢渣里的有效組分充分釋放出來,即得到試驗用混凝劑BS。其外觀為淡黃褐色懸濁液, pH值4~5,相對密度1.4,鎂鹽濃度為1.65mol/L,鐵鹽濃度為1.24 mol/L。
1.4脫色試驗
室溫(22~24℃)下,在250mL燒杯中加入100mL模擬廢水,然后加入一定量的復合混凝劑BS,用氫氧化鈣粉末調(diào)節(jié)pH值,控制攪拌器轉(zhuǎn)速為300r/min,攪拌30~60s,使混凝劑快速均勻地分散到廢水中,再調(diào)節(jié)轉(zhuǎn)速為50r/min,攪拌5~6min后,靜置沉降30min,過濾。用722型分光光度計,在各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長處檢測濾液吸光度A,以純凈蒸餾水作參比。按下式計算脫色率:
式中:A1———脫色前的模擬廢水;
A2———脫色后的模擬廢水。
1.5混凝試驗
混凝試驗操作步驟同1. 4,待攪拌后的混凝液靜置沉降一段時間后,取上層澄清液分別測定其色度和COD值。
1.6水質(zhì)分析
脫色試驗色度 最大吸收波長分光光度法;
混凝試驗色度 稀釋倍數(shù)法;
COD值 重鉻酸鉀標準回流法。
2結(jié)果與討論
2.1混凝劑BS的脫色效果
2.1.1pH值對混凝劑BS脫色效果的影響
水樣pH值對染料分子的結(jié)構(gòu)有一定的影響,且pH值不同,染料的吸光度也不同。測定不同pH值下水樣處理前后的吸光度,結(jié)果如表3所示。
![]()
由表3可知,混凝劑BS對試驗所選染料具有較寬的脫色區(qū),且具有兩個較佳的脫色區(qū)間: pH值6~8和11~12。pH值6~8時,對分散染料和直接染料的去除效果較好; pH值11~12時,對不同類型的染料廢水都有明顯的脫色效果。其原因可能是,混凝劑BS中含有Mg2+、Fe3+以及少量的Fe2+和Al3+等多種具有混凝作用的金屬離子,不同金屬離子在不同的pH值下產(chǎn)生不同的水解形態(tài),其混凝脫色機理也不同。因此,對不同類型染料廢水的脫色能力不一樣,由于它們相互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彌補了單一金屬混凝劑pH值適用范圍窄的缺陷。因其主要組分是Mg2+和Fe3+離子,因此產(chǎn)生了兩個最佳的pH值脫色范圍。
2.1.2混凝劑BS的投加量對脫色效果的影響
控制水樣的pH值為11~12,測試混凝劑BS的投加量對模擬廢水脫色效果的影響,結(jié)果如圖1所示。
.jpg)
相關(guān)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