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圖2可知,氨基改性、側鏈結構復雜的有機硅柔軟劑SL-1688在軋輥壁上的吸附量遠大于其它幾種有機硅柔軟劑,與在棉織物上的吸附趨勢一致。這是因為有機硅柔軟劑SL-1688分子結構中含有兩種氨基改性的鏈段,并且鏈段結構比較復雜,分子有較強的極性,在極性器壁表面的吸附量就較高。
2.3 有機硅柔軟劑整理效果與結構的關系
采用四種有機硅柔軟劑對棉織物進行柔軟整理,整理效果見表1。
.jpg)
由表1可見,有機硅柔軟劑SL-1688在白度上與聚醚氨基改性柔軟劑SLM較相近,比DC-949和TAS好。這是因為有機硅柔軟劑SL-1688是由高位阻硅烷偶聯劑合成,并且高位阻硅烷偶聯劑上氨基的活潑氫被改性劑封閉,使其難以形成氧化發色基團,降低了有機硅柔軟劑泛黃的可能性,整理織物白度好。而聚醚氨基改性柔軟劑SLM氨基含量較少,所以氨基氧化的程度較小,難以形成氧化發色基團,整理織物白度較好。此外,有機硅柔軟劑SL-1688是以線性硅油為主要原料聚合反應得到,氨基在聚硅氧烷側鏈上均勻地接枝,使氨基分布比較均勻,并且有高位阻的惰性基團,得到比DC-949和TAS更好的柔軟效果和滑爽感。
2.4 洗滌次數對軋輥吸附性能的影響
四種有機硅柔軟劑洗滌1,3,5,10,20次后,其在軋輥壁表面的吸附性能見圖3。
.jpg)
由圖3可知,4種有機硅柔軟劑在軋輥壁表面的吸附隨著洗滌次數的增加呈不斷增加的趨勢。其中,洗滌10次后,氨基改性的DC-949吸附量明顯高于其它類型的有機硅柔軟劑,而SL-1688,TAS和SLM3種
有機硅柔軟劑的吸附量相差不大,SL-1688的吸附量比TAS略高,聚醚氨基改性的SLM吸附量最低。洗滌20次以后,DC-949在軋輥壁上的吸附量增加較快,明顯高于其它三種有機硅柔軟劑的吸附量,TAS也增加較多,超過了SL-1688的吸附量,聚醚改性的SLM由于具有較好的水溶性仍然是吸附量最少的。
由以上分析得知,吸附量不僅與有機硅柔軟劑的極性有關,還與分子結構中有無側鏈及側鏈的結構等因素有關。柔軟劑分子極性強,側鏈較短,分子線性較好,則易于在軋輥壁的表面吸附。柔軟劑DC-949分子線性結構較好,分子極性也較強,側鏈很短,所以其經過長時間的洗滌容易吸附在軋輥壁上;柔軟劑TAS為氨基改性有機硅,其分子具有一定的極性,分子鏈中不存在側基,分子結構線性非常好,容易在器壁表面按照一定的順序吸附,吸附量相對較高;柔軟劑SL-1688分子結構中含有兩種氨基改性的鏈段,使分子有較強的極性,但是側鏈較長且較復雜,分子線性不佳,增大了分子與器壁表面分子間的平均距離,使得范德華力大大減小,因而即使分子極性較強,多次洗滌后在器壁表面的吸附量也不大;聚醚氨基的SLM親水性有機硅柔軟劑在軋輥壁上的吸附量均比氨基改性的要小,一方面是由于分子極性小,另一方面是聚醚改性后親水性提高,更容易溶解于水中,因此,SLM在軋輥壁表面的吸附相應減少。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