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不同溫度下二甲基甲酰胺的剝離效果
為了更全面地掌握二甲基甲酰胺在不同溫度下對涂層織物的影響,將試驗溫度再細化,按1.2.2中的試驗步驟,將試驗溫度分別設定為30、50、60°C,再與表2中二甲基甲酰胺在20、40、70、90、95°C試驗溫度條件下的結果比較(見表3)。
.jpg)
對涂層織物進行涂層劑剝離,除了盡量把涂層劑全部去除,還必須盡量不損傷織物纖維,所以我們在做剝離試驗時,同一試驗條件下用3塊試樣,分別為原樣、PA涂層織物、PU涂層織物。表3中,原樣織物的剝離率其實就是該試樣在某一試驗條件下的損傷程度,因為原樣織物上沒有涂層劑,所以去除的是試樣的油脂、染料以及纖維本身受損傷的部分。
在試驗溫度為50°C時,二甲基甲酰胺對PA涂層織物和涂層織物的剝離率與PU涂層率最為接近。
試驗溫度在70°C以下時,原樣織物的剝離率在上下波動;達到時70°C,纖維受損傷程度開始出現;試驗溫度達90、95°C時,原樣的剝離率達到1.8%,達所有試驗條件下試樣受損傷程度最大。所以,70°C以上的試驗溫度不能使用。
試驗溫度為20、30、40°C時,PA涂層織物的剝離率偏低,其剝離率與涂層率之間有一定的差異;試驗溫度為50°C時,PA及PU涂層試樣的剝離率與涂層率均趨于一致。所以,用二甲基甲酰胺為溶劑,試驗溫度為50°C,對PA及PU涂層織物去涂層效果最佳。
2.4樣品剝離試驗后的組分分析
為了驗證所設定的試驗條件是否對試樣的纖維含量測試有影響,我們在選定的試驗條件下,對經剝離試驗后的PA、PU涂層樣品以及原樣進行組分分析。其依據為GB/T2910—1997《紡織品二組分纖維混紡產品定量化學分析方法》,用75%硫酸溶解,結果見表4。
.jpg)
由表4知,經所設定的試驗條件處理后的樣品,與未經任何剝離試驗的原樣,其組分分析試驗所得的各組分的含量幾乎一致,驗證了我們所選定的剝離條件為最適合的剝離條件。
3結論
涂層混紡織物進行含量測試前,必須將附著在織物上的涂層膠去除,然后按GB/T2910—1997規定的方法進行組分分析。
對于PA或PU涂層滌棉混紡織物,選擇的去除涂層的試驗方法是:每克試樣加入100mL二甲基甲酰胺,于50°C恒溫水浴鍋中保溫1h。二甲基甲酰胺對PA、PU兩種涂層膠均具有較好的剝離效果,是一種優良的剝離溶劑。
<<上一頁[1][2][3][4]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