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測試方法
(1)顏色特征
試樣的三刺激值(XYZ),Lab值(Hunter表色體系)和彩度C在Color-Eye7000A測色儀上測定,采用D65光源和10°觀察角。亨特白度(WI)按式(1)計算,黃度(YI)按ASTME313-73計算[式(2)]:
.jpg)
(3)織物毛效
采用毛效測試儀測定。
(4)斷裂強度
依據GB/T3923.1—1997《紡織品織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的測定條樣法》,采用T201多功能強力機測定織物經緯向的強力。
2 結果與討論
2.1 處理溫度的影響
改性茶皂素40g/L,處理時間40min,按1.2.1節工藝,改變溫度處理棉織物,考察處理溫度對織物白度、黃度和失重率的影響,結果見圖1和圖2。
.jpg)
由圖1可知,棉織物在50℃經茶皂素處理40min后,白度明顯增加,黃度大幅下降。這說明即使在低溫條件下,改性茶皂素對棉坯布也具有一定的漂白效果。但試驗發現,此時織物上的棉籽殼仍未去除,織物的失重率也較小(圖2),這說明低溫條件下改性茶皂素對棉籽殼的去除效果不佳。升高處理溫度,棉坯布的白度和失重率逐漸增加,黃度下降;處理溫度為98℃時,織物亨特白度達到94左右,失重率近8%。綜合考慮,前處理溫度以98℃為宜。
2.2 處理時間的影響
用改性茶皂素40g/L,處理溫度98℃,按1.2.1節工藝,改變處理時間進行試驗,結果見圖3。
圖3 處理時間對織物白度和失重率的影響
.jpg)
由圖3可知,高溫條件下,改性茶皂素處理棉織物較短時間,白度即迅速提高;繼續延長處理時間,白度繼續增大;約25min后,織物白度趨于穩定。由此可知,與雙氧水漂白相似,改性茶皂素在高溫條件下的漂
白速率較快,這說明其含有的漂白組分在高溫下具有迅速分解的特點。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織物的失重率逐漸增大,說明織物上的漿料被逐漸去除。綜合考慮,處理時間以40min為宜。
2.3 改性茶皂素用量的影響
改變改性茶皂素用量,按1.2.1節工藝于98℃對棉織物浸漬處理40min,測試處理后織物的白度和失重率,結果見圖4。
.jpg)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