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纖維改性。用疏水性基團對纖維表面進行永久改性,這些基團可與分散染料相互作用,從而提高染料對纖維的親和力。根據已發表專利的實驗結果,烷基氨改性棉及棉/pet混紡織物不僅有較高的得色量,而且綜合牢度性能很好。在超臨界二氧化碳中隊改性天然纖維進行染色的技術有廣闊的研究空間。
(3)用活性分散染料對未改性天然纖維染色。用可與纖維發生反應并形成化學鍵的功能基團對二氧化碳可溶分散染料進行改性。表1列出的是目前已確定的活性基在纖維素及蛋白質纖維上的固著率及纖維的色牢度性能。
表1反應基對天然纖維超臨界co染后得色量及色牢度(級)的影響
5結束語
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染色方法已經取得了實驗室的初步成功,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1)超臨界染色技術最大的缺點是設備高投資和高壓的安全性,100l的染色設備大約需要18xxxx—20xxxx元;高溫和超高壓條件下,設備具有潛在的危險性。
(2)設備的清潔問題。由于染色在一個循環體系中進行,染色過程中染料將殘存于設備的管道中,這對換色帶來極大的不便。
(3)勻染性問題。目前大部分設備不用攪拌裝置,在染色過程中易產生染色不均勻,增加流體的流速會增加對設備的要求和成本。
(4)二氧化碳的非極性限制了超臨界流體的多方面應用,為了配合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染色工藝需要研究各種專用纖維和染料。
(5)染色操作控制過程復雜,對生產人員的要求很高。
<<上一頁[1][2][3]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