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統工藝技術的改進和提高
傳統的印染前處理工藝離不開氧化劑、酶、熱、濕等幾個基本要素,其發展趨勢是高效、高速、短流程;工藝上減少上述化學用劑的用量,或向弱化方向改進,同時減少對熱、濕的要求,以此在保證各類不同產品對前處理的質量要求前提下,節能、減排、降耗。特別是棉為主的印染產品,前處理加工首先要去除漿料和棉雜,給后道的染色或印花工序提供半制品的基本要求,而去除漿料和棉雜所需的化學用劑,熱、濕等的用量和殘液的排放量,是整個印染產品加工中節能、減排、降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個“重頭戲”,因此對其改進大家更為關注。
1.1 傳統工藝技術的改進和提高
目前,在印染前處理工藝中,常用的主要化學品是堿、酶、雙氧水和相應有效的助劑等,根據加工產品的原料品種、質量及所用漿料等不同情況而選用,印染產品是一個多種原料、多品種、多用途、多層次的產品,因此工藝技術多變、難以找到“萬能”的工藝、技術和設備。
1.1.1 冷軋堆前處理
隨著節能減排的要求不斷提高和某些品種原料的工藝技術要求,這項技術得到關注和應用,但其帶液量、均勻性,以及化學品的濃度選擇等要求比較重要,如何控制好所選擇化學品的用量和工藝時間基本達到產品的質量要求,而又不使過多的化學品殘留量被洗下來而加重污水處理的負擔,這是值得關注的。
1.1.2 雙氧水的活化劑開發與應用
過去常規工藝中采用雙氧水汽蒸源白,由于溫熱處理,擔心氧化劑的過快分解,技術人員比較關注雙氧水穩定劑的開發與應用,以防對纖維強度的過度影響和白度均勻性的控制,隨著冷軋堆前處理工藝的應用,由于堆置的時間過長,又希望促進雙氧水的分解,關注雙氧水的活化劑的開發與應用,熱同樣對雙氧水有“活化”作用,建議在開發應用中,關注熱和活化劑在應用中的有效結合點。
1.1.3 前處理是否還能往前處理
紡織印染業和紡織印染技術與產品水平的提高是一個系統工程,上下左右是相互關聯的,前處理是否還能往前處理,是在筆者上一次的文章中提出來的,例如棉紡織業技術改道中的“三無一精”(即無卷加工、無接頭紗和無梭織布)的比重加大及精梳紗比重增加為我們印染產品品種、規格、質量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體現了上游產品服務于下游產品的意識大大提高。正因如此,有許多產品質量上的問題或是環保問題,往往是出現在印染加工或產品中,但又不全是印染加工中造成的,例如:
(1)“三絲”(即異纖維)的混入,這是原料或紡廠中造成的,可是對印染產品的最終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或是要增加很麻煩的剔除工作量,延長了加工時間并增加了成本,還影響了質量。
(2)棉籽殼問題,軋花廠和紡廠應多動動腦筋,它把棉籽殼軋碎了,混在棉花里,到了紡紗廠夾死在紗里面,到了織廠編得更緊,然后再讓印染前處理加工中去除,這是否有點給印染出難題,它的去除目前還離不開重堿重煮、給環保增加了不少的壓力。
(3)PVA 漿的問題,這是織布廠的需要,為了減少紗的斷頭,這種漿料相對便宜,漿紗質量好,耐磨,尤其為了適應目前的高速織機,上漿率越來越高,有如賣壞布的同時在賣漿糊,但漿料對印染加工有百害而無一利,退漿是印染前處理的最基礎的一步,關系到前處理的最終效果。PVA 漿不易降解退漿難,回收難、回收物處理難,造成了退漿殘液極高的COD,大大影響印染產品的質量和加工成本,給印染加工出了個大難題,大家比較看好的酶退漿等及煮煉,具有很好的環境友好性,但對退PVA 漿,目前還是用不上。國際上這類漿已趨于不用,少用或改用變性淀粉漿。國內另外一個加在印染頭上的難題是,織廠間為了競爭,上漿的處方往往是不告訴印染企業的,你要知道就得加價,把織廠間競爭的成本無理地加到了印染企業的頭上!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反映出我們的印染企業還是以量取勝為主,不夠硬氣,不敢正面提出用這種上漿料的產品我就不用!因而,有專家提出建議把退漿工序放到織廠去,在國際上也這樣的先例,PVA 漿的問題也比較復雜,但影響又較大,有關單位正在共同商量是否將該工藝列入“雙高”之列。
[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