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堿減量問題,在化纖仿真產品中的一個常用工藝,而且減量率多比較高,“堿剝皮”下來的殘液COD 極高,還不易降解,目前特別在浙江等地還有相當數量的企業采用這種辦法,主要由于我國生產的大部是常規滌綸,以往生產細旦,超細旦纖維的工藝技術跟不上,異型纖維的生產能力跟不上,而且成本高,因此,只能用上述明顯不合理的堿減量工藝,也即用強、濃堿把常規較粗的滌綸纖維“變細”(俗稱“堿剝皮”)以此改善常規滌綸的染色性和服用性能(如手感和懸垂性等),但這種工藝技術,給環境污染帶來極大的壓力,隨著國家紡織振興規劃的實施,產品結構調整,落實科學發展觀,化纖向細旦、微細旦、超細旦、差別化、異型化、功能性方向發展,有利于使化纖仿真印染產品的堿減量工藝被逐步取代,僅作輕微的減量或不減量,以此減輕環保壓力,有關單位正在研究擬將堿減量工藝列入“重污染”之列。
以上簡單例舉了四條由于印染前處理之上游原料或加工工藝技術中附帶給印染前處理的環保和產品質量的嚴重壓力,所以,要提高印染加工中的節能減排效果,必須是從上到下,以至橫向的一個系統工程,最終問題暴露在印染加工和產品中,而問題的源頭不是都產生在印染,這里所說的印染前處理是否還能往前處理,是對其之前的上游環節而言的。
1.1.4 絲光
絲光是天然纖維產品印染加工的一個重要工序,是產品門幅控制及最終產品質量保證的重要環節,但它又是消耗堿、水、熱能的重要環節,同時回收回用的壓力也很大,近年來,絲光中堿濃度的檢測、堿回收多有了一些有效的研發與應用,有的產品隨著高效軋車的開發成功,采用了濕布絲光,達到節能的目的,但整個絲光加工尚未見有關鍵性的突破,或有什么創新的辦法來替代的前景,絲光后產生大量的淡堿,一般多回用到退漿及煮漂中,堿又對化學漿和棉籽殼及棉雜的去除有較好的輔助作用,當前,隨著生物酶在印染前處理的應用與開發,應該是前處理中環境友好型的工藝技術,但用于退、煮、漂后,相對絲光淡堿的回收壓力加大,因而,加上PVA 漿還繼續在應用,勢必影響了生物酶的推廣應用;在絲光工序中,與傳統絲光基本理論有逆向思維的是松堆絲光,在個別企業有應用,應進一步在實踐中經過不同品種,不同用途產品的考證,松堆的部分建議還可做些不同形式的效果比較。
二、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在印染前處理中的研發與應用
2.1 生物酶的應用
已在上次的文章提及不再重復,這次會上,康地恩公司利用生物酶結合化學處理在麻脫膠工藝中已用于生產,推動了這一領域的技術進步。
2.2 常壓等離子體設備在棉織物前處理中的應用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江南分院利用這一技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進展,并形成了中試生產線,建議進一步在實踐中考證其最終產品的效果,與傳統常規前處理工藝技術的最終產品做比較,例如去漿效果,特別是去PVA 漿的效果,去棉殼及主要棉雜的效果,染色后的得色量、色牢度、鮮艷度等有所比較,節能減排的效果比較,及成本比較等,要注意一次性投資應用企業要能接受得了。近年來,由于化學處理中對化學品和污水及發棄物的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給物理、機械處理和整理提供了發展空間,這是其中一例下述還有一例。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