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毒性試驗曾耗時15年,耗費600萬美元通過試驗證實其安全性。急性毒性LD50=12.27g/kg,對虹蹲魚毒性TL50=56mg/L,以及亞急性毒性,Ames,變異性試驗,致畸性試驗,粘膜刺激等十八項試驗均證明是安全的。
5·2·4 胍類抗菌劑
雙胍類抗菌劑原本是醫(yī)藥消毒劑,最早由ICI公司在1980開發(fā)成功[21]。在醫(yī)藥消毒劑中選擇在水中溶解度小而對纖維吸附力高的品種,用于纖維抗菌防臭劑。例如廣泛用于醫(yī)療的1,1',六亞甲基雙[5-(4-氯苯基)雙胍]葡萄酸鹽,其殺菌效力很高,但對真菌殺傷作用不強,耐熱性很好,但耐光性較差,LD50=1260mg/kg,毒性較低。將其葡萄酸鹽,變成鹽酸鹽后,溶解度降低,可改善耐洗性。日本蠶毛公司產(chǎn)品Sandoulan SSN和Naigai公司的Odiuta即上述產(chǎn)品固著在滌綸織物上.主要用于棉、粘膠及其混紡織物的抗菌整理,經(jīng)整理織物在50℃,至少洗50次仍有抗菌效果。由于PHMB有良好的耐熱性,可添加到滌綸和錦綸熔融紡絲原液中制成抗菌纖維。韓國SK Chemical公司開發(fā)了商品名Sky Bio 1125,含量≥25%的單胍類抗菌劑,適合紡織品抗菌整理。其活性物為聚六亞甲基單胍磷酸鹽(PHMG,Poly hexamethylene guanidine phosphate);
5·2·5 天然化合物
由于回歸大自然的環(huán)境意識增加,為使穿著者放心,利用天然物質提供抗菌功能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近年來利用天然化合物進行抗菌整理獲得很大進展,動物類以甲殼質和殼聚糖(脫乙酰甲殼質)為主,植物類中有檜柏油和艾蒿等。
甲殼質經(jīng)脫乙酰化后得到殼聚糖,結構中含有多個羥基和氨基,有極強的水合能力,保濕性很好。同時分子中的氨基在酸性介質中呈陽電荷性,能和細菌細胞壁表面的陰電荷結合,起到殺菌作用。它的LD50=l500mg/kg,Ames試驗無變異性,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活性,具有消臭,止痛,和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用殼聚糖醋酸溶液整理的紡織品,有良好的抗菌性,但經(jīng)堿性溶液處理后,其抗菌性逐漸消失,其原因是氨基陽離子變成了氨基。因此欲使殼聚糖成為耐久性抗菌劑,是使其季銨化.氨基葡萄糖苷ST-7是用一種放線菌發(fā)酵獲得的抗菌劑,它對細菌的增殖有明顯的抑制作用,LD50>5000mg/kg,無毒性,對皮膚無刺激性,安全性很高。可以用交聯(lián)劑將它與纖維結合起來,制成抗菌織物。
6 防蛀整理劑
羊毛在儲存和服用過程中常有被蛀蟲咬壞的危險,蛀蟲的幼蟲專門挑食含硫鍵的氨基酸的蛋白質,羊毛中含硫的胱氨酸含量約占12%。由于真絲組成中的胱氨酸含量極微(0.03-0.1%),所以真絲織物的防蛀整理就沒有羊毛突出了。
狄氏劑(Dieldvin)是1958年開發(fā)的一種防蛀劑,為氧橋氯甲橋萘結構。蛀蟲食后即中毒,對哺乳動物和水生動物也有高毒性,具有高積累性,難分解性,而且是一種環(huán)境激素。2001年5月23日通過的《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規(guī)定禁止生產(chǎn)和銷售的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中,狄氏劑也在其中
近年提出擬除蟲菊酯作為防蛀劑,對羊毛有良好的親和性,幾乎可以被羊毛全部竭染,具有很好的防蛀作用。
7 防蟎整理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