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開幅軋水烘燥織物練漂后,平幅織物在軋烘機上烘燥,提供給后續工序如絲光、染色、印花使用。對繩狀加工的織物還需開幅,展開成平幅狀,經軋烘后成為合適的半制品。
(1)開幅 開幅時繩狀織物從堆布池中引出,經過導布圈入機,首先受到打手作用,打手由兩根稍呈弧形的銅管組成,它與織物行進方向成反向高速回轉。打手通常有兩個,繩狀織物在打手作用下展開成平幅,打手和導布圈距離應不少于6m,距離過短,繩狀織物不易展開,距離過長,織物因本身重量下垂會使織物的伸長增大。
(2)軋水 織物練漂水洗后,織物上含水分較多,在烘燥前應盡可能軋去水分,以提高烘燥機效率,節省蒸汽。軋水機常用立式軋車,這類軋車有二輥及三輥兩種,根據軋水要求配備。軋輥由鐵或鋼制的硬軋輥及軟橡膠、紙粕等制的軟輥組成。軋水時應控制軋液均勻及軋余率,重型軋車軋余率為60%以下,一般軋車軋余率為75%以下。
(3)烘燥 常用的烘筒烘燥機以2~3柱立式烘筒烘燥機應用最廣,每柱烘筒數為8~10個。烘燥時織物pH值應接近中性,避免織物烘燥時發脆,否則應重新水洗后再烘燥。
以上所述是沿用多年的前處理工藝,當前國內外前處理工藝是朝高效、高速、短流程方向發展。我國目前多將退、煮、漂三步法改為退煮一浴或煮漂一浴二步法。也有使用高效助劑將退、煮、漂合并為一浴一步法,在滌棉混紡織物上已獲成功,純棉織物一浴一步法也有進展。退、煮、漂一浴一步法大大縮短了工藝流程,減少了單元機臺數,少占廠房面積,還可以節約能源,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從而降低了前處理成本,是一項值得重視和深入研究的新工藝。
6.絲光 棉纖維用濃燒堿溶液浸透后,可以觀察到棉纖維不可逆的劇烈溶脹,纖維橫斷面由扁平腰子形轉變為圓形,胞腔也發生收縮,縱向的天然扭曲消失,長度縮短。如果在對纖維施加張力時浸濃堿,不使纖維收縮,此時纖維表面皺紋消失,成為十分光滑的圓柱體,對光線有規則地反射而呈現出光澤。若在張力持續存在時水洗去除纖維上堿液,就可以基本上把棉纖維溶脹時的形態保留下來,成為不可逆的溶脹,此時獲得的光澤較耐久。由于燒堿能進入棉纖維內部,使部分晶區轉變為無定形區,去堿、水洗后這種狀況也基本保留下來,棉纖維的吸附性能也因此大為增加。
棉織物用濃堿浸漬時,因所受張力不同而有兩種狀況,一是在經緯向都施加張力條件下浸軋堿液,經沖洗去堿后,織物不再收縮,可使織物獲得如絲織物般的光澤,稱為絲光處理,一般含有棉纖維的織物大都經過絲光處理;另一種是織物在無張力條件下浸漬濃燒堿液,然后織物以松弛狀態堆置,任其自由收縮,可使織物變得緊密、富有彈性,稱做堿縮,多用于棉針織物汗布的加工。
棉及其混紡織物經過絲光處理后,棉纖維發生了超分子結構和形態結構上的變化,除了光澤改善外,而且增加了化學活潑性,對染料吸收能力增加,織物尺寸也較穩定,強力、延伸性等都有所增加。
[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