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織物具有穩定的幅寬和提高產品光澤,必須將帶有濃堿的織物緯向拉伸至規定寬度,同時用70~80℃熱稀堿液淋洗,至織物帶堿量降低至規定值后才放松緯向張力,在布鋏絲光機上是通過布鋏鏈伸幅裝置來完成這個過程的。淋洗從布鋏長度1/3處開始,沖淋器下方配備有帶真空泵的吸堿器,可使稀堿液穿透過織物去除。從織物進入頭道軋堿槽開始引到第一個沖吸器,織物整個帶濃堿時間約50~60s。沖淋液流動方向與織物進行方向相反,稀堿濃度逐漸增加,最后由泵送至堿液回收站蒸濃再供使用。
織物經稀堿沖吸以后脫離布鋏,進入去堿箱進-步去堿。去堿箱是一鐵制密封箱,箱蓋可以吊起,以便穿布和處理故障。箱內上下有鐵制導布輥各一排,上排主動,下排被動。進出口處均有水封,以阻止箱內蒸汽向外逸出。下排導滾之間有鐵板相隔。箱底部盛水,用以洗去布上殘堿。箱底呈傾斜形,前低后高,后進水前出水,逐格倒流。織物層間裝有直接蒸汽管,運轉時向織物噴射蒸汽,部分蒸汽在織物表面冷凝成熱水,并籍蒸汽噴射作用滲入織物內部,起沖淡堿液和提高溫度的作用。下排導輥浸沒在去堿箱下部的水中,當織物進入下輥筒附近時,織物上較濃的堿液與箱中的淡堿水發生交換作用,結果織物上含堿量降低,水中含堿量逐增。經多次交換,織物上燒堿可以大部除去,每公斤干織物含堿量可降至5g以下。織物離開去堿箱后進入平洗槽,進一步洗去織物上殘堿。出布時要求一般織物pH值為7~8,厚重織物pH值為8~9。必要時可用硫酸稀溶液加入平洗槽中,中和織物上殘堿,再水洗至織物呈中性(出布pH值6.5~7.5),但因增加成本,一般很少采用。
②彎輥絲光機:組成與布鋏絲光機基本相似,僅伸幅部分不同,彎輥絲光機的伸幅裝置由一淺平具有一級階梯的鐵槽和10~12對彎輥組成。彎輥由彎芯軸、軸套和鐵套筒組成,前半段鐵套上包有一層刻有周向槽紋的橡膠層。絲光時織物繞經彎輥套筒的弧形斜面時,受到緯向的分力作用將布幅拉向兩邊而伸幅,但擴幅效果不如布鋏鏈,又易使緯紗造成弧形,且布邊約束力不如中間,容易造成經紗密度不勻(中間稀,兩邊密),總的效果不佳,目前國內已很少使用。
③直輥絲光機:與前兩種絲光機結構差異較大,它沒有浸軋裝置和伸幅裝置。織物浸堿及去堿均在長槽內完成,槽內有多對上下排列互相軋壓的直棍,上排包有耐堿橡膠,下排是主動鑄鐵輥,表面刻有向外旋的分絲紋,可防止織物收縮,起擴幅作用。鑄鐵輥浸在絲光堿液內,工作時織物在上下兩排直輥間成波浪形穿行,每浸堿一次,即在軟硬輥的軋點問軋液兩次。織物經過堿液浸軋槽后便通過一重型軋液輥軋去多余堿液,再經過去堿槽、去堿箱和平洗槽完成絲光過程。直輥絲光機是利用織物經向張力及浸堿后織物收縮力,使織物緊貼在直輥表面,依靠它們之間的摩擦力來阻止織物緯向的收縮,因此伸幅效果較差。但是直輥絲光機可以雙幅同時生產,產量較高,浸堿時間長,絲光勻透,不會產生破邊,占地面積較小,操作方便,目前主要用于滌棉紡織物絲光,純棉織物因布幅難達到要求,一般未用直輥機絲光。
(2)絲光方法 棉布絲光方法及其工序安排有多種,如坯布絲光、干布絲光、濕布絲光、熱堿絲光、染后絲光及其它絲光方法。目前在生產中應用最多的仍是干布絲光法,即在織物練漂后軋水烘燥成為干布再進行絲光。因干布吸堿均一,軋堿時堿液濃度降低較少,便于控制及回收。干布絲光時由于干布表面先接觸濃堿液,使織物表面溶脹,堿液難以透入布芯,造成表面絲光,絲光程度不均勻。濕布絲光即針對干布絲光的不足之處,將織物軋水后引入濃堿槽,由于織物含有一定水分,濃堿容易透芯,絲光均勻,可以省去預烘燥工序,但濕布要求軋水均勻,軋余率愈低愈好,以免絲光濃堿液過分稀釋,影響淡堿回收。濕布絲光的效果稍遜于干布絲光,對染色半制品尚難掌握。染后絲光僅用于染色時因少數染料上染較快,易使上染不勻,或某些易在絲光時被擦傷的織物,但因工藝路線倒轉,不能發揮絲光后染色能節省染料的優點,而且絲光淡堿受染料沾污,不利于回收,也不能利用絲光消除前處理中的折皺條,總的來說是弊多利少。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