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退漿 以紗為經線的織物,在織造前都必須經過上漿處理,以提高經紗的強力、耐磨性及光滑程度,從而減少經紗斷頭,保證織布順利進行。經紗上漿所用槳料有天然漿料如淀粉、野生淀粉,化學漿料如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纖維素制劑如羧甲基纖維素(CMC)等。上漿液中還加入其它成分如防腐劑、柔軟劑、吸濕劑、減磨劑等。經紗上漿率的高低和纖維的質量、紗支、密度等有關,紗支細、密度大的織物,經紗上漿率高些,一般織物上漿率4%~8%。
坯布上漿料對印染加工不利,因為漿料的存在會沾污染整工作液,耗費染化料,甚至會阻礙染化料與纖維的接觸,影響印染產品的質量。因此,織物在染整加工之初便必須經過退漿處理,盡可能地除去坯布上漿料。退漿要求根據后續加工的品種不同而異,例如用于染色、印花的織物,退漿要求較高,而對漂白織物的退漿要求則可稍低一些。
經紗所上漿料品種與織物使用的纖維品種有關,淀粉漿多用于纖維素纖維織物,如棉織物、麻織物等,化學漿料多用于合纖織物。有時也使用混合漿料上漿。退漿是在退漿劑及一定作用條件下進行退漿。常用退漿劑及其退漿工藝分述于下。
(1)酶退漿 酶的本質是蛋白質,是一種生物催化劑。酶的作用效率高,作用條件緩和,不需要高溫高壓等劇烈條件,作用快速。但酶具有作用專一性,即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物質。例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
酶制劑可從動物內臟、腺體中提取,如胰酶;也可利用微生物生產酶制劑,如BF7658酶。這兩種酶能使淀粉降解,使淀粉大分子間鍵迅速斷裂,粘度降低,進一步水解為水溶性較大的糊精及低聚糖類,從而容易在水洗時洗除。
酶的活力受溫度、pH值、活化劑及阻化劑等影響。一般講BF7568酶在40~80℃之間、胰酶在40~55℃之間活性較高。pH值與活性及穩定性有關,BF7658酶宜在pH6.0~6.5,胰酶宜在pH6.8~7.0時使用最佳。水中的氯離子(C1-)及鈣離子(Ca2+)對酶有活化作用,因此常在酶退漿液中加入工業用食鹽,但銅、鐵離子有阻化作用,使淀粉酶活性降低,必須采用相應措施防止。胰酶退漿率可達70%~80%,BF7658酶達85%。
(2)堿及堿酸退槳 熱的稀燒堿溶液可以使各類槳料發生溶脹,還能增加一些漿料的溶解性,使槳料與纖維的粘著變松,在機械作用下較易洗除大部分槳料,堿退槳率達50%~70%。
在棉印染廠中有大量稀堿及廢堿液,如絲光后的淡堿液、煮練后的廢堿液均可用于堿退槳。雖然退漿效果較差,但適用于各類漿料,還能去除其它雜質和部分棉籽殼,且可降低成本,為不少印染廠所采用。
堿退槳操作是在燒毛后滅火槽內浸軋堿液,槽內堿液濃度3~5g/L,溫度80~85℃。軋去多余堿液后的織物進入導布圈成為繩狀,再在繩狀軋洗機上第二次軋堿,堿液濃度5~10g/L,溫度7O~80℃,并含少量潤濕劑。然后堆在退漿池內,保溫保濕堆置6~12h。平幅退槳堿濃度-般是10g/L左右,在100~102℃下汽蒸1~1.5h。堿退漿后必須經熱水、冷水充分洗滌,尤其PVA漿更宜勤換洗液,避兔PVA濃度增加再粘附在織物上。
[1][2][3][4][5][6][7][8][9]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