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漂白方法
室溫下在燒杯中配置漂白液,投入試樣,然后置于已恒溫的水浴鍋加熱,待漂液快速升溫至設定值后,保溫50min,漂白后充分水洗,自然晾干。
1.3測試指標
a)白度的測定:按照國家標準GB8425—1987對處理織物的白度進行測試。將織物折疊4層放于白度計小孔處,以便更精確地測量白度。選擇布樣的3個不同點測試,取其平均值。
b)頂破強力的測定:按照國家標準GB/T19976-2005,使用電子織物頂破強力機對處理織物樣品進行頂破強力的測試。每塊布樣測5次,取平均值。
2結果與討論
2.1雙氧水用量的確定
對雙氧水用量進行單因素分析,得出雙氧水的最佳用量。其中,雙氧水用量4~18mL/L,硅酸鈉3g/I,滲透劑2g/L,精練劑2g/I,碳酸鈉1.5g/L,pH值l0,時間50min,溫度8O℃,浴比1:30。其白度與雙氧水用量及頂破強力與雙氧水用量的關系見圖1所示。
.jpg)
漂液中雙氧水的濃度應以能達到漂白效果而不損傷織物為原則。雙氧水漂白獲得的白度并不完全與漂液濃度成正比關系。使用雙氧水漂白,主要通過雙氧水有效分解產生的強氧化性物質來破壞色素的發色體系,達到消色的目的。濃度過低達不到漂白的目的,過高會氧化破壞纖維的分子鏈,使聚合度降低,從而影響到織物的頂破強力,造成織物手感粗糙[2]。由圖1可知,當雙氧水為12mL/L以后時,白度有所下降;當雙氧水濃度大于10mL/L時,織物的頂破強力有明顯降低,對織物的損傷也越來越大。經過綜合的考慮,故選定雙氧水的用量為10mL/L。
2.2漂白時間的確定
對漂白時間進行單因素分析。雙氧水用量12mIL,硅酸鈉3g/L,碳酸鈉1.5g/L,滲透劑2g/L,精練劑2g/L,pH值10,溫度80℃,時間30~70min,浴比1:30。其白度和頂破強力與時間的關系見圖2所示。

由圖2可知,當漂白時間小于60min時,隨著漂白時間的增加織物的白度增加;但如果漂白時間過長,大于60min,織物的白度略有下降,織物頂破強力下降,織物的損傷隨漂白時間的延長而會加劇。
綜合漂白效果和生產成本,漂白時間不宜超過60min,應選為50min左右。
2.3漂白溫度的確定
對漂白溫度進行單因素分析。雙氧水用量12mL/L,硅酸鈉3g/L,碳酸鈉1.5g/L,滲透劑5g/L,精練劑2g/L,pH值1O,溫度60~100℃,時間50min,浴比1:30。其白度和頂破強力與溫度的關系如圖3所示。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