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涂料印花
用涂料而不是用染料來生產印花布已經非常廣泛,以致開始把它當作一種獨立的印花方式。涂料印花是用涂料直接印花,該工藝通常叫做干法印花,以區別于濕法印花(或染料印花)。’
通過比較同一塊織物上印花部位和未印花部位的硬度差異,可以區別涂料印花和染料印花。涂料印花區域比未印花區域的手感稍硬一些,也許更厚一點。如果織物是用染料印花的,其印花部位和未印花部位就沒有明顯的硬度差異。
深色涂料印花比起淺色或淡色來,很可能手感更硬,更缺乏柔性。當檢查一塊存在涂料印花的織物時,應確保檢查所有顏色,因為在同一塊織物上,可能同時含有染料和涂料。白色涂料也有用于印花的,這個因素不應被忽視。
涂料印花是印花生產中最價廉的印花方式,因為涂料的印制相對簡單,所需的工藝最少,通常不需要汽蒸和水洗。涂料有鮮艷、豐富的顏色,可用于所有的紡織纖維。它們的耐光牢度和耐干洗牢度良好,甚至稱得上優秀,因此廣泛用于裝飾織物、窗簾織物以及需要干
洗的服裝面料。此外,涂料幾乎不會在不同批次的織物上產生較大色差,而且在罩印時對底色的覆蓋性也很好。 ,
隨著不斷的水洗或干洗,涂料印花會逐漸褪色,顏色越來越淡。這是由于在清洗過程中
的不斷轉動和攪拌使樹脂粘合劑逐漸脫落所致。一般經過20—30次清洗后,這種印花布就會出現明顯褪色現象。由于在后整理過程中應用樹脂和硅柔軟劑對織物進行處理,因此色牢度得到改善。值得注意的是深色比淺色或淡色更易褪色。
涂料使織物印花部位手感發硬,淺色時這種情況不太明顯,深色時卻十分突出。涂料并不特別耐磨,尤其是深色。深色涂料應特別避免用在諸如家具裝飾織物中。
第四節 特種印花
印花的基本方式(如前所述)就是在織物上印制圖案時,圖案中的每種顏色所采用的以印染方式,本節描述的特種印花屬于第二類,之所以這樣分類,是因為這類方法能獲得特殊的印花效果,或是因為工藝成本高而應用不廣。
一、滿地印花
滿地印花的底色通過印花方式而不采用匹染方式獲得。通常在印花工藝中,底色和花樣圖案的顏色都是被印在白布上。有時候滿地印花布被設計成模仿生產成本更高的拔染或防染印花效果,但從織物反面很容易辨別不同的印花方式。滿地印花的底色反面更淺;因為織物先過匹染,所以拔染或防染印花的正反兩面同色。滿地印花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有時大面積底色不能被深色覆蓋。當出現這種問題時,仔細檢查滿地花紋處,會發現一些暗淡的色斑。這種現象基本上是水洗引起的,而不是由于量的染料覆蓋造成的。在嚴格工藝條件下生產的優質滿地印花布不會出現這些現象。在采用篩網印花方式進行滿地印花時也不可能出現這種現象,因為色漿是刮涂上去的,而不是像滾筒印一樣是被軋進去的。涂料滿地印花織物通常手感很硬。
二、植絨印花
植絨印花是把稱作纖維短絨的纖維絨毛(大約1/10—1/4英寸)按照特定的圖案粘著到織物表面的印花方式。該工藝分兩個階段,首先,用粘合劑而不是染料或涂料,在織物上印制圖案,然后把纖維短絨結合到織物上,纖維短絨只會固定在曾施加過粘合劑的部位。把纖維短絨粘附到織物表面有兩種方法:機械植絨和靜電植絨。在機械植絨中,當織物以平幅狀通過植絨室時,纖維短絨被篩到織物上。機器攪拌時會使織物振動,纖維短絨被隨機置入織物。在靜電植絨時,給纖維短絨施加靜電,結果粘到織物上時幾乎所有纖維都直立定向排列。比起機械植絨,靜電植絨的速度較慢,成本更高,但可產生更均勻、更密實的植
絨效果(參見圖9—13和圖9—14)。用于靜電植絨的纖維包括實際生產中應用的所有纖維,其中粘膠纖維和耐綸兩種最普遍。大多數情況下,短絨纖維在移植到織物上前先要染色。植絨織物耐干洗和/或耐水洗的能力取決于粘合劑的性質。應用于織物加工工序中的許多高質量的粘合劑,具有優異的耐水洗、耐干洗牢度,或者兩項牢度都好。因為不是所有的粘合劑經得住任何方式的清洗,所以必須驗證任何一種特定的植絨織物適合哪一種清洗方法。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