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結果與討論
2.1 阻燃劑用量對阻燃效果的影響
選擇阻燃劑用量3%,6%,9%,12%和15%,按
1.3節工藝進行阻燃整理,焙烘溫度200℃,時間2min。阻燃效果見表l。
.jpg)
從表1中可以看出,阻燃劑用量對阻燃效果有著相當大的影響。隨著用量的提高,增重率、限氧指數和接焰次數都相應提高,但當用量達到12%時,其對阻燃效果的影響不再明顯。這一點從增重率的變化來看也很明顯。
根據紡織品阻燃測試方法JISL1091中關于滌綸纖維織物測試的規定,當接焰次數大于等于3時,則測試織物能通過標準測試。所以,當K-19的質量分數為6%時,就能滿足測試要求。為便于考察阻燃劑的用量在不同溫度和時間下的阻燃效果,以及對于其它混紡織物如滌棉織物的要求,選擇阻燃劑用量6%和12%來進行后續的工藝試驗。
2.2焙烘溫度對阻燃效果的影響
選擇不同的焙烘溫度,按1.3節工藝進行阻燃整理,阻燃劑用量為6%和12%,焙烘時間為2min,試驗結果見表2。
.jpg)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焙烘溫度的提高,增重率、固著率、LOI值和接焰次數都相應提高。這是因為隨著溫度的升高,纖維的無定形區分子鏈段運動劇烈而產生孔穴,溫度越高,分子鏈段的運動就越劇烈;同時,阻燃劑分子熱運動速度也隨著溫度升高而加快,阻燃劑更容易進入到纖維內部而被固著"j。當焙烘溫度達到200℃時,增重率已達到最大,再提高溫度則效果不明顯,這與LOI值和接焰次數測試結果也非常一致。故確定焙烘溫度為200℃。
2.3焙烘時間對阻燃效果的影響
選擇不同的焙烘時間,按1.3節工藝進行阻燃整理,試驗結果見表3。
.jpg)
由表3可知,焙烘時間對阻燃性能有一定的影響。焙烘時間過短,阻燃劑分子不能充分從表面進入到纖維內部,表現為增重率小;但時間過長,不僅阻燃性能沒有提高,相反會使處理后的織物泛黃和變硬。最佳的焙烘時間是1.5—2.0min。
2.4添加劑對阻燃效果的影響
阻燃劑原液呈酸性,其整理液的酸堿性會影響阻燃效果。為此加入不同量的磷酸和磷酸二氫鈉,測試其阻燃效果,結果見表4。
.jpg)
從表4可以看出,磷酸用量越高,整理液pH值越低,阻燃效果越差,這說明酸度太強會對阻燃劑的穩定性產生影響。而加入0.5%磷酸氫二鈉,整理液pH值已達6.5,各項測試指標均達到要求。再增加磷酸氫二鈉用量,其pH值將達到7以上,在焙烘溫度接近200℃時容易引起滌綸纖維的損傷和部分不耐堿分散染料染色織物的色光改變。因此,在阻燃整理時選擇加入磷酸氫二鈉,其用量為0.5%。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