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 言
隨著商貿活動以及旅游業、娛樂業的發展,人們的出行、交往和消遣活動越來越多。這些公共場所和廣泛的人員流動,既是各種傳染病的主要傳播源地,也是各種安全隱患最易造成事故的主要場所和媒介。因此,穿著具有抗菌功能的紡織品,可使人們的出行和活動更加安全。紡織品的抗菌。性能既是人類抵御病源微生物侵襲的重要外部屏障,也是人類科技進步的產物之一。
2 與人類相伴的正常菌群與致病菌群
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就與細菌結下了不解之緣。細菌不僅生活在我們周圍的環境中,還在我們體內蟄居、繁殖。在正常情況下,人體除了器官內部以及血管和淋巴系統外,其余部位(如皮膚、呼吸道、胃腸道和生殖泌尿道等)的對外“開放系統”都有細菌存在。
正常菌群與致病菌群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前者只不過被冠以“正常”的招牌,實際上卻在隱蔽地、慢性地侵蝕人體。
覆蓋人體表面的皮膚,每天都要接待數以萬計的暫居菌。其中,無害的粉刺棒狀桿菌、白色葡萄球菌暫居在皮脂腺分泌較活躍的皮膚上,給步入青春期的男女面部和背部留下痤瘡。另一些菌群,則寄宿在溫暖潮濕的腋窩、乳暈、陰部等處,分解這些部位從大汗腺內分泌出來的濃稠無味分泌物,產生令人討厭的臭味。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最常引起醫院內嚴重感染的致病菌,并且會導致肺炎和腦膜炎。該菌通常也存在于健康人的皮膚表面和鼻道里,大約60%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一段時期,鼻腔里都曾經攜帶有這種細菌,但一般不會引起任何癥狀。
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蟲統稱為“傳染源”[1~2],能感染人的微生物超過400種,它們廣泛存在于人的口、鼻、咽、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皮膚中。每個人一生中可能要受到大約150種以上病原體入侵,在人體免疫功能正常條件的下并不會引起疾病,有些甚至還對人體有益,如腸道菌群(大腸桿菌等)可以合成多種維生素。這些菌群的存在,還可抑制某些致病性較強的細菌的繁殖,因而這些微生物被稱為“正常微生物群”(正常菌群);但當機體免疫力降低,人與微生物之間的平衡關系被破壞時,正常菌群也可引起疾病,故又稱它們為“條件致病微生物”(條件致病病原體)。當機體遭到病原體侵襲后是否發病,一方面固然與其自身免疫力有關,另一方面也取決于病原體致病性的強弱和侵入數量的多寡。一般來說,數量愈大,發病的可能性就愈大。尤其是致病性較弱的病原體,需較大的數量才有可能致病。有少數微生物的致病性相當強,僅輕量感染即可致病,如鼠疫、天花、狂犬病等。
[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