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彩色棉是先天基因突變或經后天基因轉導培育的有色棉品種,由于其自身具有色彩,使用時無需經過復雜的染色工序,既節約了生產成本,又符合紡織材料環保的發展趨勢,因而具有顯著的生態及商業效益,但是,天然彩色棉的色澤不是很穩定,在陽光、高溫、酸、堿、氧化劑、還原劑等作用下均會產生一定幅度的變色;所以,研究天然彩色棉色素的化學性質及其變色機制對彩色棉制品的生產加工及產品開發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且目前對彩色棉色素的化學成分還沒有明確的定論。
趙向前等研究了天然棕色棉色素甲醇提取液的顯色反應、紫外光譜特點及與普通白色棉黃酮類含量的對比結果,得出天然棕色棉和天然綠色棉色素是不同黃酮類化合物的結論,但其研究的對象是開花后35d的纖維,并未完全成熟,而且甲醇并非棕色棉色素的最佳提取溶劑。詹少華發現天然棕色棉色素和白色棉棉籽殼色素的顏色,提取、純化方法及酸堿溶解性能一致,進而推斷出二者屬于同一類物質,即均為縮合單寧類氧化成的醌類化合物,其研究方法較為簡單,論斷還需進一步推敲。國外學者對白色棉棉籽殼色素的成分早已進行了充分的研究。A.CIEGLER等認為在棉花成熟過程中,棉籽殼顏色由白色變成深棕色是兒茶酚發生過氧化反應生成縮合單寧類的結果。但是JOHNM.HALLOIN認為棉籽殼的顏色是棉鈴裂開接觸氧氣后氧化產生的,其色素是以兒茶素為主的黃酮醇類及縮合單寧類的氧化物。可見,目前對白色棉棉籽殼色素化學成分的爭論主要集中在縮合單寧類和其氧化產物上。相對于白色棉棉籽殼色素成分較為明確的定性結論,天然棕色棉的色素成分并不明確,若能證明2種色素的化學成分一致,則將對天然棕色棉色素成分的定性研究十分有益。
本文應用診斷試劑、紫外光譜、紅外光譜、高效液相色譜對天然棕色棉色素和白色棉棉籽殼色素的化學成分進行對比研究,并對2種色素成分的化學本質進行論證,為棕色棉色素的進一步分離和分子結構的鑒定提供有益參考。
1實驗部分
1.1材料及儀器
材料:白色棉棉籽殼、天然棕色棉纖維為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提供的彩選系列。
試劑:無水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氫氧化鈉、鹽酸、冰乙酸、鋅粉、三氯化鐵、三氯化鋁、醋酸鉛、醋酸鎂、醋酸鈉、硼酸、硼氫化鈉、茴香醛、香草醛、硫酸銅、明膠均為分析純。高效液相色譜洗脫劑:乙腈、甲酸為色譜純,水為雙蒸水。
儀器:R201D型旋轉蒸發儀,JK-2200D型數控超聲波清洗器,Lambda900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美國PerkinElmer公司),Nicolet5700傅里葉紅外光譜儀(美國ThermoNicolet公司),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譜儀及ZORBAXNH2色譜柱(4.6mm×150mm;美國AgilentTechnologies公司)。
1.2實驗方法
1.2.1色素的提取與純化
用刀片將白色棉棉籽殼表面絨毛刮凈,剝開取棉籽殼備用。分別將天然棕色棉纖維和剝好的棉籽殼粉碎,準確稱取10g粉末分別放入溶劑瓶中,按料液比1∶100(質量/體積)加入70%乙醇,60℃、70W超聲波輔助萃取1h,抽濾2次,收集提取液,并用旋轉蒸發儀在50℃下將提取液濃縮至溶液渾濁。將濃縮后的提取液轉入分液漏斗,分別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3次去除脂溶性雜質。
1.2.2化學成分初步鑒定
分別量取13份各5mL稀釋后的棕色棉和白色棉棉籽殼色素水溶液,各滴加1%三氯化鐵、三氯化鋁、醋酸鉛、醋酸鎂、硼酸、硼氫化鈉、pH=4的明膠溶液、濃硫酸、茴香醛硫酸、鹽酸香草醛、菲林試劑、鹽酸鋅粉(先加入少量鋅粉,再滴加鹽酸),放置5min后觀察是否有顏色變化或沉淀產生。
1.2.3紫外光譜測定
分別將棕色棉和白色棉棉籽殼色素濃縮液稀釋后的溶液及滴加診斷劑后的棕色棉色素溶液在190~550nm波長范圍內掃描,蒸餾水作為參比液測試其紫外吸收光譜。滴加的診斷劑分別為醋酸鈉、醋酸鈉硼酸。
[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