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在生產、運輸、服用過程中,盡管采用現代工藝程序控制、最優化工藝和質量控制,紡織品損傷還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損傷往往是由固定原因造成的,如果不及時找出損傷產生的原因并進行控制,就會使紡織品生產者蒙受巨大的損失.本文在搜集大量資料并整合的基礎上,列舉數種不同的化學分析方法對棉損傷的原因進行分析.
1 損傷的表現形式
在評價紡織品質量時,人們經常使用損傷和瑕疵兩個概念.瑕疵是使商品低于使用價值的缺陷,是與商品要求之間的任意偏差.織物損傷比瑕疵嚴重,包括機械、熱、化學、生物等損傷,是織物在織造、染色、后整理、成衣加工、運輸、使用過程中造成的強力下降、磨損、斷裂、空洞等嚴重瑕疵.有些損傷很明顯,肉眼就很容易識別.而另一些損傷是潛在或隱藏的,需要用特殊的方法仔細檢查或待將來察覺,通常后者是質保的原因.
2 化學分析法
2.1損傷程度的測定
2.1.1粘度法測定聚合度
許多類型的損傷如化學、熱、光、生物損傷或其他類型的機械損傷都會使聚合物鏈斷裂,發生降解反應.因此,通過測量平均聚合度(DP)可評價損傷程度.如Eisenhut[1]根據平均聚合度DP的降低定義了損傷因數,用于測試纖維素纖維的損傷程度:s=log[(2000/P1)一(2000/P2)+1]/log2,式中P1為損傷前DP值;P2為損傷后DP值.
聚合度可用粘度法測定,以飽和氫氧化銅的乙二胺溶液(CED)為溶劑,通過測定溶劑和一定濃度的纖維素-溶劑在粘度計毛細管中的流出時間,利用Martin公式計算出試樣特性粘數{[η]=K(DP·M0)∝“,式中,K為比例常數;僅為與分子形狀有關的經驗常數;M0為結構單元的分子質量;DP為平均聚合度}后,由Mark方程計算纖維素的聚合度.漂白后s<O.5表示損傷程度不大,可以被接受J>0.75表示損傷嚴重.對于輕微的損傷,如果對紡織品的質量影響不大,人們往往忽視.但如果損傷嚴重,必須找出產生損傷的真正原因.測試聚合度法的優點是可對損傷進行定量評價,但是不能測試損傷原因.
[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