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微生物損傷
與細菌相比,纖維素纖維更易被霉菌損傷,如果霉斑散發出發霉的氣味則通常是由真菌引起的.霉斑通常發生在纖維素纖維上,其顏色也根據真菌種類的不同而變化.根據Nopitsch[5-6],測試真菌的最佳方法是用乳酸酚藍試劑在顯微鏡下觀察.
乳酸酚藍試劑的制備:溶液A含有20mL乳酸、20g苯酚、40mL丙三醇、20mL蒸餾水.溶液B含有100mL蒸餾水、2g染料.將50mL溶液A和10mL溶液B混合制得此溶液.
乳酸酚藍著色方法:選取樣品中的幾根纖維,剪切到恰當尺寸后直接放人聚乳酸酚藍試劑中,然后蓋上蓋玻片.因為試劑本身為黑藍色,所以著色菌絲紗線和真菌孢子總是不能很好地識別.為此,最少10min、最多30min后試劑用條狀濾紙吸出,此濾紙放置在蓋玻片的一端.同時在蓋玻片另一端放置溶液A,以防止樣品干燥析出.這種增加顏色差別的清洗處理過程要求嚴格,因為如果溶液被吸除太快則真菌的碎片可被洗除.另一方面,只有經過此清洗處理后,藍色著色菌絲紗線、可能的孢子和細菌群體才能清楚地觀察到.如果微生物攻擊后的測試樣品經過洗滌則增加了使用這種測試方法的難度,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比較技巧周為這時只能測試到微生物的痕跡.
潮濕織物在溫暖的環境中貯存過夜就足以引起霉菌損傷,產生不易去除的各種顏色霉菌斑.
2.2.5堿斑
纖維素纖維尤其是棉纖維用堿進行前處理,通常織物洗滌后仍有一定數量的殘堿不均勻地分布在織物上.[7]這可在后來工序上引起織物疵病,如堿干擾酸催化的整理工藝(免燙整理、拒水拒油防污整理、拉伸整理).堿斑是殘留堿引起的另一個問題,通常是由于堿添加得不均勻導致的.纖維素纖維在堿斑部位溶脹較大,吸收染料較多,從而在織物上出現深色斑點,由于未染色織物是微黃色,所以不易觀察到堿斑.通過顯微鏡對比斑點部位與未損傷區域的纖維縱向可觀察到明顯溶脹的纖維.據Schmidt[8]描述,在紅,綠測試試驗中如果生成顯著的綠色,則表示有殘堿存在(染色織物則需在溫和的條件下經過剝色處理).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