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對第二次紅外烘干后減少冷卻時間的研究
纖維含量檢測,第一次烘干針對樣品,而第二次烘干針對反應后殘留物,因此,僅需對樣品第一次紅外干燥后的熱重進行修正.根據纖維材料的熱學性能,空氣中的水分子被纖維大分子上的極性基團所吸引而與之結合,使分子的熱運動能降低,必然伴隨著能量的轉移,并伴有熱釋放.常見纖維的吸濕微分熱大致接近,約為837.36~l256.04J.纖維吸濕放熱的機理基本相同,通常,在干燥器環境中冷卻30ndn后,纖維吸濕達到平衡,可以實現質量的稱取,因此,本試驗選定了第二次紅外烘干后冷卻30rain的工作方案.
綜合試驗數據和理論分析,提出了纖維含量快速檢測方法.主要流程為:制樣_紅外烘干(10rain,105℃)_稱量修正_溶解_+中和抽濾.+烘箱預烘干(30min)_+紅外烘干(10ndn,105℃)_+在干燥器中冷卻30min-+再稱量_計算結果.
3驗證
.jpg)
從表7可看出,快速法和常規法對定量分析結果無顯著性差異,用快速法代替常規法切實可行;滌/棉織物、棉/粘織物、毛/錦產品和毛/絲產品用快速法比用常規法可以節省640min,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結論
織物定量分析常規方法(簡稱常規法)可行,數據可靠,但缺點是耗時,效率低下,難以適應外貿小批量、反應快的發展趨勢.為此,從節省干燥和冷卻時間的角度出發,篩選出符合織物定量分析要求的紅外干燥法,并確定了紅外干燥法典型干燥時間為10min,溫度設置在105cc.在此基礎上,選擇了采用紅外干燥結合高精度稱重平臺的紅外水分稱重儀,確立了采用修正系數的方法來實現紡織纖維第一次經紅外烘干后熱重表征冷卻后質量,并將第二次冷卻時間從2h減少到30nfin,并進一步減少了試驗環節,提高了檢測速度.最終,提出了以紅外干燥替代烘箱干燥,以紅外水分儀稱重替代常規電子天平測定纖維質量,減少第一次冷卻步驟和時間;將熱重修正為冷重,將第二次冷卻時間減少為30min的纖維含量快速檢測方法.
<<上一頁[1][2][3][4]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