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BP網絡的訓練
由于BP網絡隱層的數目及隱層神經元個數的選取尚無理論上的指導(聞新等,2003):,試驗采用了三層BP網絡結構,即輸入層、隱層和輸出層.隱層節點的數目通過試驗多次對比網絡的穩定性和收斂速度確定.網絡采用正切S函數(即tansig函數)作為網絡的響應函數.隱層節點采用1O~20個神經元.網絡學習系數采用0.005~0.01.網絡訓練次數為1000次.
1.2建立基礎類庫
實際染色工藝中,針對客戶的不同需求,一般對深色、一般色及淺色采用不用的染料系列進行染色.故本試驗中按照實際生產情況,對深三元采用虹光系列、中三元采用極品系列、淺三元采用京仁系列染料建立分類網絡.對于一個學習系統,樣本選取既要能夠代表整體特性,又要反映配色過程內部復雜的機理和規律.試驗分別選取單色和拼色進行打樣試驗,得出樣本值、教師值訓練網絡,然后用訓練后的網絡進行配色.試驗結果對于單色染色的配方數據誤差小,導向性好,而對于2種或3種混合染料的配色,給出的配方數據跟實際打樣數據誤差比較大.原因是在染色過程中,多種染料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如覆蓋、滲透等,而不是簡單符合理想的加法混色或減法混色.因此,試驗采用混色數據訓練神經網絡,使其通過在學習過程中改變連接權值自動記憶工藝特征,總結色料混合規律,對不同染色工藝進行學習.基礎類庫中建立針對深三元、中三元、淺三元不同類的三拼色方分類表格.由于染色過程染料上染影響因素復雜,因此在計算機配色算法中神經網絡的訓練需要大量的樣本數據,樣本數據需要涵蓋所有常用配方.試驗初期基礎類表格的教師值設計在1000種左右.
1.3訓練神經網絡配色
BP網絡隱層節點的數目確定理論上沒有嚴格的規定,對于復雜的非線性問題,特別針對染色配色、氣味分辨等感官類問題,由于影響因素復雜,選用的隱層節點個數確定在10~30個(2004年神經網絡國際年會).這樣就防止了隱層節點數目過多而影響網絡的收斂速度;也防止隱層節點數目過少引起的網絡陷入局部極小.通過試驗,采用12個樣本進行學習,網絡的收斂速度如表1所示.
.jpg)
最終試驗建立了具有30個節點數的BP網絡,其結構如下:5期董紅安:用于染色的神經網絡計算機配色算法
.jpg)
1.4 BP網絡樣本數據的規格化處理
訓練數據的規格化處理:在BP網絡設計中,使用的響應函數為對數S形函數,原因是對數S形函數產生的輸出在0~1,滿足染色配方的輸出形式.Sigmoid函數的形式為f(x)=(1+e)-1.該函數在=l4時,f(x)=1.000001;=15時,f(x)=1.000000.而配色中的樣本數據,即色樣的、y、Z三刺激值多數>15,這樣BP網絡就無法實現對權值的調整,因此必須對數據進行規格化.在試驗BP網絡實現中,對試驗數據分別除以100,使f(x)<1,從而避免了權值“停滯”現象.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