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由表3可以看出,焙烘溫度升高,損毀炭長減小,阻燃效果增強,這是因為阻燃單體NPAZ與陰離子水性聚氨酯大分子之間的架橋反應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時間。隨著焙烘溫度的升高,架橋反應更充分,更多的阻燃單體NPAZ與陰離子水性聚氨酯反應,結合在棉織物的表面和縫隙之間。隨著溫度的升高,發生黃變的程度增大。因此。低溫焙烘白度較好,高溫白度較差,特別是170℃時,白度下降較明顯。綜合考慮,焙烘溫度選160℃為宜。
2.3織物阻燃整理前后的TG分析
阻燃單體設定NPAZ25%,水性聚氨酯15%,JFC0.5%,160℃焙烘3min,棉織物阻燃整理前后的熱失重曲線如圖2所示。
.jpg)
圖2中,原棉織物初始裂解階段為90—350℃,此時失重率較低,約8%;主要裂解階段在350—400℃,失重率較大,約有85%;殘渣裂解階段在400~500℃。失重率在500℃時達到94%,即最后的殘渣量為6%。
經過架橋型水性聚氨酯阻燃劑整理的棉織物,初始裂解階段縮短,裂解溫度雖有降低,最大失重率減小,但殘渣量增加,由原來的6%增加到40%左右。阻燃整理的棉織物在受熱時,NPAZ在早期降解過程中形成了多磷酸結構,它是脫水催化劑,對纖維素的降解起催化作用,所以在TG曲線中呈現初始裂解溫度降低。形成的多磷酸結構有助于體系成炭,即經阻燃整理后的織物在較低溫度下就形成了難燃性的炭,起著隔絕內部聚合物與氧接觸的作用,同時焦炭層導熱性差,使聚合物與外界熱源隔絕,減緩熱分解,失重速率降低,成炭率大大增加,阻礙了織物的裂解和燃燒,達到阻燃目的。
3結論
(1)以六氯環三磷腈、環乙亞胺和三乙胺為原料,在一定條件下合成一種性能穩定的水溶性阻燃單體NPAZ,并與陰離子水性聚氨酯共混,制得架橋型水性聚氨酯阻燃劑。該阻燃劑對棉織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且不含游離甲醛。但經阻燃整理的棉織物強力和白度有所下降。
(2)該阻燃劑對棉織物的優化整理工藝為:阻燃單體NPAZ25%,陰離子水性聚氨酯15%,滲透劑JFC0.5%,整理液pH值8—9,80℃預烘3min,160℃焙烘3min。
(3)原棉織物經該阻燃劑整理后,初始裂解溫度雖有所降低(由350℃左右降低至300℃左右),但織物受熱后成炭率大大提高,由原來的6%提高到40%,高溫熱穩定性顯著增強。∞
<<上一頁[1][2][3][4][5]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