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預測分析顯示,到2025年之前,全球纖維生產和需求會持續增加。隨著世界人口持續增加,在2025年之前每年全球纖維消耗量會增加2000萬噸。在中國和印度,人均纖維需求量增速會超過歐盟、日本以及美國這些發達經濟體。
相對于其他的一些農業及非農業作物,幾年以來,棉花的價格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本世紀前10年,棉花價格是比較平穩的,而且有點過于平穩了,因為這個平穩并沒有體現出國際商品價格的上升。當別的大宗商品價格上升的時候,棉花價格沒有上升。棉花價格停滯不前使得很多棉農轉種其他作物。隨著棉花需求攀升,使棉花產不足需,這時棉花價格才急劇攀升。
在接下來的25~50年當中,棉花的發展前景仍然是比較好的,因為消費者還是比較傾向使用棉花。總體來說,棉花的價格接下來5年會比較高。從地域的角度來說,棉花的加工和消費地域有很大的變化,現在主要是三個國家,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未來棉花產業和下游產業會有什么樣的發展和分布?要了解變化趨勢,就要進行消費調查。
美國國際棉花協會做了很多的消費者調查。在中國和印度,我們進行了消費者調查、零售核查以及終端消費模式的預測。在中國和印度的城市進行的調查,能夠使我們了解到底市場的需求是多少,這個對于未來棉花供應以及價格會有很大的影響。
結果顯示,中國的消費者非常喜歡棉花纖維和棉產品,遠遠超過化纖的,或者其他一些替代纖維和面料。舉個例子來說,在中國的零售核查結果表明,82%的服裝含有棉,93%主要是以棉為主。模型預測結果顯示,中國服裝含棉比例達到60%,國內棉花消費量可能已經超過美國。宏觀預測模型顯示,中國纖維消費增長率非常強勁,增速甚至會超過GDP的增速,這意味著中國每年纖維消費需求增長10%以上,這對棉花消費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中國未來的需求會更加受到消費者選擇的影響,中國的消費者會越來越多地傾向于棉花。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