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纖維表面存在疏水性的鱗片層,阻礙羊毛對染料的吸附和染料向羊毛內部的擴散,因此羊毛的染色一般是在98℃,即沸騰的水溶液中進行,但高溫長時間沸煮不僅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還會使羊毛泛黃,影響纖維的可紡性、手感、光澤、鮮艷度,破壞羊毛的天然品質[1]。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研究探索了許多低溫染色的工藝,如尿素法、蟻酸法、稀土染色法、有機溶劑預處理法等。氧化還原體系低溫染色法與以前的低溫染色方法不同,是在浴染中同時加入氧化劑和還原劑,不需前處理和另加助劑,這種染色方法染料的上染速率快,勻染性好,染浴吸盡率高,染色時間比傳統沸染工藝短,染色溫度低[2],且可供選擇的氧化劑、還原劑較多,故有較大的實用性[3]。
本文選用過硫酸鉀/硫脲氧化還原體系,用棉用活性染料對羊毛進行染色,討論了多種因素對染色效果的影響,對染色后羊毛織物的有關性能進行了測定。
1 試驗
1·1 材料、藥品及儀器
純羊毛粗紡織物;過硫酸鉀,硫脲,無水硫酸鈉,冰醋酸,醋酸鈉,碳酸鈉等,均為分析純,平平加O
及染料為工業級;GYROWASH415水洗/干洗色牢度機,(YB)571-Ⅱ預置式色牢度摩擦儀,CLOR-EYE3100測色配色儀,YG026C電子織物強力儀,pHS-25數顯pH計。
1·2 染色方法
常規染色:染料2%(owf),硫酸鈉10 g/L,平平加O 1 g/L,pH值4~5,浴比1∶50。先在水中加入平平加O,用醋酸和醋酸鈉緩沖溶液調節pH值至4~5,加入染料濃溶液及一半的硫酸鈉,40℃入染,30 min,升溫至95℃,加入另一半的硫酸鈉,在此溫度下續染60 min,降溫水洗,烘干,測定織物的K/S值。
氧化—還原染色:染料2%(owf),過硫酸鉀與硫脲物質的量比1∶3 ~ 3∶1,過硫酸鉀0·004 ~0·05 mol/L,硫脲0·002~0·025 mol/L,硫酸鈉0~30 g/L,平平加O 1 g/L,浴比1∶50。先在水中加入平平加O,加入染料濃溶液及硫酸鈉,室溫入染,加入硫脲,30 min,升溫至40~95℃,加入過硫酸鉀,續染20~100 min,降溫水洗,烘干,測定織物的K/S值。
1·3 測試方法
染色織物的K/S值:將試樣疊成8層,在Color-Eye3100型測色配色儀上于染色織物的最大反射波長處進行測定。染色牢度:摩擦牢度按GB/T 3920—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測定;耐洗牢度按GB/T 3921·1—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洗色牢度:試驗1》測定。斷裂強力及斷裂伸長率:按GB/T 3923·1—1997《紡織品織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的測定條樣法》在YG026C型電子織物強力機上測試,名義夾距10 cm。
2 結果與討論
2·1 氧化還原體系工藝的優化
2·1·1 氧化還原配比對染色效果的影響
[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