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溫度(38±0.5)℃,相對濕度90%±2%;
烘箱溫控范圍在(25~180)℃;
透濕室內氣流速度0.3~0.5m/s,最大功率3kW。
(4)耐洗性
按AATCC124-2001《多次家庭洗燙后織物的外觀》測試。洗衣粉2g/L,浴比1∶30,溫度45℃,時間3min,60℃烘干為1次水洗,重復水洗50次。
(5)手感
將原布手感定為10分,最差為0分。由3人以上主觀評定打分,取平均值[9]。
以上織物性能測試中,織物均在溫度(20±2)℃,相對濕度(65±5)%條件下,平衡24h后測試。
2 結果與討論
2.1 耐久性阻燃整理工藝的優化
2.1.1 DP-150用量
軋余率為70%~75%,焙烘條件為195℃×50s,調節pH值5~6,采用不同用量的DP-150整理劑對珍珠麻進行阻燃整理。整理后織物各項性能見表1。
表1 DP-150用量對阻燃效果的影響
.jpg)
表3 焙烘時間對阻燃性能的影響
.jpg)
由表3可知,焙烘時間延長,阻燃劑與織物的反應程度提高,整理織物的損毀長度逐漸下降,阻燃性和耐洗性提高,織物強力小幅降低。但當焙烘時間達50~90s時,整理織物的阻燃性和耐洗性并無顯著提高,且織物手感變硬。因此,取焙烘時間為50s。
綜上,DP-150阻燃的優化工藝為:DP-150用量150g/L,軋余率70%~75%,焙烘條件為195℃×50s。
2.2 不同阻燃工藝的對比
2.2.1 不同阻燃工藝的阻燃效果
分別采用兩種阻燃整理工藝(見1.2節)對珍珠麻和滌塔夫織物進行阻燃整理,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阻燃工藝的阻燃效果對比
.jpg)
由表4可知,耐久性阻燃整理工藝的阻燃效果明顯好于非耐久性阻燃整理工藝,且滌塔夫的阻燃效果明顯優于珍珠麻,非耐久性阻燃整理織物的損傷較嚴重,耐洗性較差。
2.2.2 阻燃織物的透濕性能
兩種阻燃整理的珍珠麻的透濕性見表5。
表5 阻燃珍珠麻的透濕性能
.jpg)
注:試驗數據為5次測試的平均值。
由表5可知,兩種阻燃整理工藝均使織物的透濕性有所下降,但耐久性阻燃整理織物透濕性降幅較小。
3 結論
(1)滌綸織物經阻燃整理后,可獲得一定的阻燃效果,但織物風格和手感均會受到一定影響。耐久性工藝的阻燃效果要明顯好于非耐久性工藝。
(2)優化的阻燃工藝為:DP-150用量150g/L,軋余率70%~75%,焙烘條件195℃×50s。整理織物的阻燃效果可達到B1級,且織物損傷較小。由表1可知,DP-150用量增加,整理織物的續燃時間和陰燃時間減小,即織物的阻燃效果增強。當DP-150用量為140g/L時,整理后織物的阻燃效果可達到B2級。DP-150用量為150g/L,阻燃效果可達到B1級。隨DP-150用量增加,整理織物的強力損失增大,且手感變差。綜上,DP-150用量定為150g/L。
2.1.2 焙烘溫度
DP-150用量為150g/L,軋余率為70%~75%,焙烘時間為50s,調節pH=5~6,不同焙烘溫度下珍珠麻的各項性能見表2。
表2 焙烘溫度對阻燃性能的影響
.jpg)
由表2可知,當焙烘溫度為180~195℃時,焙烘溫度升高,對織物強力基本無影響,續燃時間和陰燃時間隨之縮短,織物阻燃效果增強。焙烘溫度為190℃,織物阻燃性能達B2級;焙烘溫度為195℃,阻燃效果可達B1級;焙烘溫度200℃時,織物強力損失很嚴重,而且整理織物的阻燃效果明顯下降。這是因為熱定形溫度超過滌綸玻璃化溫度,滌綸大分子由無定形態轉變為結晶態,而阻燃劑只能進入無定形區,不能進入晶相結構中,過高溫度反而影響整理效果和特定性能[10]。綜合考慮取焙烘溫度為195℃。
2.1.3 焙烘時間
DP-150用量為150g/L,軋余率為70%~75%,焙烘溫度為195℃,調節pH值5~6,不同焙烘時間對珍珠麻阻燃整理效果的影響見表3。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