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全氟丙烯酸酯乳液:一般濃度為30%
RF—全氟烴基
RF至少應為C3F4
而C7F15則防油效果較理想。
整理工藝:
浸軋(織物上沉積全氟化物量0.5~1%)→烘干→焙烘(120~150℃,5′~10′)→皂洗、水洗、烘干
(2)全氟羧酸鉻絡合物
(3)含氟整理劑與防水劑混合使用
用有機氟整理劑處理后的織物,潤濕后,因棉fibre吸水膨化,將全氟化合物生成的薄膜擠破,拒油性↓,加耐久性防水劑,將改善這一現象,且使成本↓。
上述方法缺點是一旦被沾污,油污去除較困難,也容易被洗液中的油污再沾污。
2、易去污整理
適合于合纖及其混紡織物的整理,常用的整理劑有
(1)聚環氧乙烷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嵌段共聚物
工藝過程:
浸軋(織物帶1~3%固體整理劑)→預烘→拉幅→焙烘(180~200℃,30s)→皂洗、水洗、烘干。
對漂白織物,則焙烘后先用H2O2(pH-9.5)在80℃漂白后皂洗烘干。∵該整理劑不耐強堿。
(2)丙烯酸型
主要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的共聚物
系親水性物質,包覆fibre能↓fibre的親水性,該物質在堿性洗液中呈陰離子性,油污粒子在洗液中亦同樣呈陰電荷,∴覆蓋在fibre上的丙烯酸酯共聚物,能將油污排斥而脫離織物,另外丙烯酸酯其聚物在洗液中有劇烈的膨脹作用,停留在織物表面,紗線間隙中的油污,亦可排擠到洗液中去。
這種整理劑有不同的合成組分,一般控制羧基含量40%左右。
整理實例:
工作液(g/L):丙烯酸型易去污乳液(20%) 20~25
滲透劑0.5~1
水79.5~74
工藝(安排在樹脂整理后):
二浸二軋→預烘(80℃)→拉幅→焙烘(160℃,3~5′)→皂洗→(60~65℃)→
熱水洗冷水洗→烘干。
§3 阻燃整理
一、阻燃整理的意義
1.阻燃整理是指經過整理的織物具有不同程度的阻止火焰蔓延的能力,離開火源后,能迅速停止燃燒。
2.織物的可燃性
(1)著火性:即著火點高低,表示起火的難易。
(2)燃燒性能:在特定條件下,樣品燃燒的速率。
(3)燃燒的毀壞性:燃燒中,通過熱傳導使皮膚T↑,引起灼傷。還有煙及有毒氣體的危害。
纖維按燃燒性能一般分為:
(1)不燃性:玻璃fibre、石棉、鋼鐵纖維等。
(2)難燃性:聚氯乙烯,聚丙烯腈等
(3)可燃性:羊毛,Silk,滌綸、尼龍等
(4)易燃性:纖維素fibre,硝化纖維素
3.阻燃(整理)效果的評定
(1)垂直燃燒試驗樣法:試樣于阻燃試驗儀中,固定試樣,使試樣下端離燈口距離為19cm,調節火焰高度為38mm ,試樣12S取出,計算剩余燃燒時間和陰燃時間。
(2)測需氧指數(OI)
OI指樣品在N2、O2混合氣體的環境中保持燭狀燃燒所需O2的最小體積分數,即
二、阻燃整理的方法
阻燃整理有三個途徑:
(1)竭燃法:阻燃劑與纖維素fibre以離子鍵or共價鍵結合,使其在fibre中不溶解而獲得耐久性阻燃效果。
(2)原液法:將阻燃劑直接加入到紡絲液中。
(3)共聚法:將阻燃劑加入到聚合物鏈段中,使織物具有耐洗、耐漂、耐汗漬等合格牢度,并不致被皮膚吸收。
印染廠主要采用第一種方法:
(一)、無機阻燃劑整理:
1.金屬氧化物和鹵化物:如鈦、銻的氧化物、鹵化物,一般制成懸浮液。
不耐久、手感粗,最好與其它阻燃劑一起使用,主要用于厚重織物如帳逢等。
2.硼砂(Na2B4O710H2O)
一般與硼酸按1∶1或7∶3混合使用。價廉,不耐洗,用于室內不常洗織物。
3.磷酸鹽
Zn3(PO4)2 、(NH4)2HPO4、NH4H2PO4等,單獨or與其他阻燃劑混合使用,手感硬,最好與Ti(HSO4)4一起使用。
浸軋(10~32%尿素+5~16%(NH4)2HPO4)→烘干→焙烘→水洗→浸軋(25~50%Ti(HSO4)4)→堿洗→烘干(or再浸軋3%聚乙烯乳液)
(二)有機磷阻燃劑
1.THPC(四羥甲基氯化磷)
①系白色,可溶于水和低級醇的結晶化合物
②THPC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③能與胺、酰胺、酚、醇等反應。
④與纖維可發生類似反應,據此推例,THPC在纖維分子間形成交聯:
⑤整理工藝:THPC—酰胺(proban)
處方:THPC,NaOH(or2.5%Na2CO3) 尿素TMM 柔軟劑
16% 1% 9.7% 1% 0.1%
浸軋整理液→烘干焙烘水洗、烘干
⑥特點:阻燃性↑,但機械性能↓手感粗,有吸氯泛黃現象
2、PyrovatexCP
工作液組成:阻燃劑,緩沖劑,穩定劑,催化劑,柔軟劑、固著劑等。
浸軋(CP)→浸軋(TMM)→烘(85℃)→焙烘(160℃)→堿洗、水洗
特點:阻燃性高,強力損失小。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