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阻燃整理劑一般對滌綸不起作用,故滌/棉混紡織物的阻燃整理必須按纖維特性分別選用適當?shù)恼韯?br />
滌綸屬熱塑性fibre,260℃熔融,560℃燃燒,燃燒時or移開火源,滌綸熔融物滴落且收縮,火焰可自行熄滅。但在滌/棉混紡物中,棉fibre會形成支架作用,阻止熔體滴落,而使其繼續(xù)燃燒,滌綸失去了自熄作用,且滌綸較高的燃燒熱,會加速棉fibre的燃燒,致使燃燒現(xiàn)象更為復雜,比純紡者更危險,目前還沒有理想的阻燃劑。
滌/棉阻燃整理工藝:
滌組分用三(2,3一二溴丙基)膦酸酯(TDBPP),棉組分用THPC,兩種整理劑可用同浴浸軋?zhí)幚怼?br />
要求:兩種整理劑有相容性,能在同一條件下固著。
工藝流程:
浸軋→烘干→熱溶(180~200℃)→皂洗(70~80℃)→水洗→烘干
特點:耐久性↑,服用性能↓,有機膦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危害。
三、阻燃機理
1.織物燃燒機理
(1)燃燒現(xiàn)象可分為有焰燃燒和無焰燃燒兩種,前者是fibre熱裂解時形成的氣體or揮發(fā)性液體的燃燒,后者則是殘渣(碳)的氧化。
(2)fibre的燃燒與其熱裂解的產物有關,不同fibre的熱裂解過程不同。
2.阻燃機理
(1)覆蓋論:阻燃劑在>500℃時能在fibre表面形成有隔絕作用的覆蓋層,除阻礙O2供應外,還阻止可燃氣體向外擴散,從而達到阻燃目的,如硼砂-硼酸。
(2)氣體論:
一是阻燃劑在燃燒溫度下,分解出不燃氣體,將可燃性氣體濃度沖淡到能產生火焰濃度以下;另一種是阻燃劑在加熱條件下,能作為活潑性較高的游基轉移體,從而阻止了游離基反應的進行。
(3)熱論:
一是阻燃劑在高溫下發(fā)生吸熱變化,如熔融和升華,從而阻止燃燒蔓延,另一種則是fibre迅速散熱,使織物達不到燃燒溫度。
(5)催化脫水論
主要指改變fibre的熱裂解過程。由于阻燃劑能使纖維素分子鏈在斷裂前發(fā)生迅速而大量的脫水,甚至發(fā)生某些交聯(lián)作用,阻止左旋葡萄糖的生成,使有焰燃燒得到抑制。
有機磷化合物的阻燃作用是由于它可與纖維素分子中的羥基形成酯,阻止左旋葡萄糖的形成,且進一步使纖維素脫水,生成不飽和雙鍵,促進纖維素分子間形成交聯(lián),增加碳狀物的形成,阻陰燃效果較好。只有當整理劑用量提高到10%后,才能有效阻止有焰燃燒。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