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在織物表面施加一種具有特殊分子結構的整理劑,并以物理、化學或物理化學的方式與 纖維結合,改變纖維表面層的結構和性能,使織物不易被水潤濕,這種整理工藝稱為拒水整 理,所用的整理劑稱為拒水整理劑。
織物拒水整理的歷史悠久,以往的研究主要側重于探討機理、增強功效等方面,狄劍鋒 對織物拒水理論以及性能檢測做了系統的歸納和闡述;劉遵憲分析了影響織物拒水整理效 果的工藝因素。此外也有學者對整理后紡織品性能進行評價和分析,如梁亮就拒水整理對 純棉織物舒適性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比較。本文從另一角度出發,將就拒水整理對棉織物 的干燥過程、特別是脫水過程的影響進行探討,以期探明拒水整理對提高織物干燥、脫水效率的作用。按照已有研究成果,織物在經離心脫水后所含的水量(Water Retention)可以用以下公式 簡單計算:
.jpg)
式中:γ:液體表面張力 ρ:纖維密度 θ:接觸角
40 g:離心脫水速度 μ:纖維線密度 h:織物總厚度A:為一常數
式中的 A 是與具體織物相關的特性常數;對于給定的織物和洗滌脫水條件,離心脫水
速度(g)、纖維線密度(μ)、纖維密度(ρ)以及織物平行于離心脫水機外緣的總厚度
(h)均為確定值,則織物脫水后的水分保有率主要與水的表面張力(γ)和織物的接觸角
45 (θ)相關。水的表面張力(γ)越小、織物的接觸角(θ)越大,離心脫水后織物的水分 保有率越低。
本文利用含氟類拒水整理劑 T 對棉織物進行整理,通過測定整理后接觸角、拒水性能、 回潮率、毛細效應和脫水后含水率的變化來考察拒水整理對織物脫水效率的影響,研究其相 關性。
50 1 實驗
1.1 實驗材料及藥品
織物:100%棉機織物 藥品:T(含氟類拒水整理劑,浙江傳化)
1.2 設備
55 P-A0/A1 型小軋車(杭州三錦科技有限公司)、DHG-9076A 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 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LLY-13 織物表面沾水性測試儀(山東萊州市電子儀器有限公 司)、DSA10-MK2 液滴分析儀(德國 kruss 公司)、洗衣機 (EWS 850, Electrolux)
1.3 測試方法
1.3.1 拒水整理
60 分別配制 1g/L、2g/L、3g/L、4g/L、5g/L、10g/L 的 TG-410C 整理液,將織物浸漬上述 溶液后,按二浸二軋→80℃預烘 3min→160℃培烘 1min 的工藝進行拒水整理,下述實驗均 采用此經拒水整理后的織物。
1.3.2 接觸角的測定
使用 DSA10-MK2 液滴分析儀測 8 次取平均值。
65 1.3.3 拒水性的測定
采用 AATCC22-1996《拒水性能測試:噴淋法》標準,在 LLY-13 織物表面沾水性測試 儀上進行,測 5 次取平均值,數值范圍為 0~100 分,100 分表示完全不沾水。
1.3.4 回潮率的測定
將處理前后織物置于 20℃、相對濕度為 65%的環境下平衡 24 小時,稱得自然重 m1,
70 然后在 105℃條件下烘 1 小時稱得干重 m,計算其回潮率 M%,測 5 次求平均值,公式如下:
M%=(m1-m)/m×100% (2)
1.3.5 毛細效應的測定
根據 ZBW04190-90 標準《紡織品毛細效應實驗方法》,測定 30min 液體上升高度,測
5 次取平均值。
75 1.3.6 脫水后含水率的測定
將試樣浸漬純水 10min 后放入洗衣機內進行離心脫水,測得脫水后濕重 m2,計算其脫
水后含水率 W%,測 10 次求平均值,公式如下:
W%=(m2-m)/m×100% (3)
2 結果與討論
80 2.1 經拒水整理后試樣的接觸角
表 1 經不同濃度拒水整理劑處理后試樣的接觸角
.jpg)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