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樣品來源
本次項目測定的山羊絨樣品來自于2010年度4月份開始由內蒙古纖檢局從內蒙古的5個盟市、新疆和遼寧省蓋州市的改良站或養殖場獲取,按照育成母羊、成年母羊和種公羊分別取樣,每只羊都是從肩胛部、體側部和腹部3個部位取樣,共計261個樣品,分別采取了活體剪刀法和活體抓刮法取得,并用塑料袋包裝并填寫了樣品卡片。取樣計劃見附表,實際的取樣數量略大于該計劃。
2樣品測定
樣品分樣和測定均在內蒙古纖檢局實驗室內進行,實驗室環境標準為溫度(20±2)℃,相對濕度為(65±3)%,全部符合國家標準GB18267(山羊絨)規定的試驗條件。
樣品測定技術特征指標為外觀形態、手扯長度、洗凈率、細度、斷裂強度和形態變異率6項,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中規定的相應測試方法進行測定。
2.1外觀形態
采用掃描電鏡法進行測試。觀察單根纖維的山羊絨細度、鱗片高度、鱗片厚度和山羊毛細度4項指標。
2.2長度
按照GB18267中規定對原絨樣品進行了手扯長度的測定,對分梳絨進行了手排長度的測定,同時進行了短絨率的計算。
2.3細度
采用國家推薦標準GB/T10685羊毛纖維直徑試驗方法(投影顯微鏡法)測量,實驗室條件為標準實驗室環境,預濕時間4h以上,均為平行雙試驗。
2.4斷裂強度
此項試驗參考標準GB/T 13835.5—2009兔毛纖維試驗方法第五部分單纖維斷裂強度和斷裂伸長率進行檢測,測量根數為50根。
3測定結果分析
不同品種山羊絨的測定結果有所差別,體現了不同品種的品種特征,按照測定項目將每個品種的極限值進行匯總,見表:
3.1細度極限值
7個品種中細度的極大值出現在遼寧絨山羊為19.02μm;極小值出現在阿拉善絨山羊為13.38μm,最大極差出現在同一個品種遼寧絨山羊為4.18μm,最小極差出現在阿拉善絨山羊為1.74μm,平均細度最粗的品種—遼寧絨山羊細度極差最大,平均細度最細的品種—阿拉善絨山羊細度極差最小,極大值達到19.02μm,可見此值已經進入了綿羊毛70支的范圍。細度極限值分別見表1~ 表2 。
表1 細度極限值匯總 μm
.jpg)
表2 按部位分細度極限值匯總 μm
.jpg)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