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雙氧水用量的影響
圖4為雙氧水用量與羊毛角蛋白制得率的關系。
.jpg)
圖4H2O2用量與羊毛角蛋白制得率之間的關系
注:羊毛1g,NaOH 1g,溫度45℃,時間3h。
由圖4可見,雙氧水用量對羊毛角蛋白制得率的影響不明顯,它起輔助作用。這是因為雙氧水遇氫氧化鈉即分解出氧氣(H2O2+2OH一→2H20+02+2e),產生的氧氣可與羊毛作用,促使其雙硫鍵斷裂。此過程中耗用了一定量的氫氧化鈉,可緩和堿對羊毛的劇烈溶解,同時使堿液溶解羊毛時產生的不穩定次磺酸,氧化生成穩定的可溶性磺酸:
-S-OHSO2-H-SO3H
由于羊毛角蛋白的水解需要消耗氧氣,產生的氧氣一部分也用于催化水解作用[7]。
2.2羊毛及其角蛋白的紅外光譜分析
圖5是羊毛角蛋白和羊毛纖維的紅外光譜分析圖。
.jpg)
圖5羊毛及其角蛋白的紅外分析譜圖
由圖5可以看出,羊毛角蛋白和羊毛纖維都屬于典型的蛋白類紅外光譜圖,具有明顯的酰胺I、酰胺Ⅱ和酰胺Ⅲ特征吸收峰,其對應的特征峰位置見表1。
表1羊毛和羊毛角蛋白分子的紅外光譜特征值
.jpg)
圖5中,曲線(a)和(b)均在波數3080cm-1附近出現多肽(一CONH一)的特征吸收峰。結合圖5和表1可知,羊毛纖維在1660.2cm-1處有強吸收峰,即酰胺I帶,對應于vc-o:
。的伸縮振動;在1546.0cm-1一處對應于角蛋白中的酰胺Ⅱ帶,對應于 (面內)與VC-H的偶合帶;而1231.0cm-1處有較強吸收峰,即
-折疊構象的酰胺Ⅲ帶,對應著彎曲振動;在664.6cm-1和520.3cm-1。處有較弱吸收峰,對應著
vN—H為酰胺Ⅳ[8]。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