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電力行業頒布了《個人電弧防護用品通用技術要求》(DL-T320-2010),使得中國個體防護紡織品領域又增加了一個新的標準。
防電弧服領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究竟是電弧等級ATPV值還是電弧等級EBT值能更好的體現服裝的防護性能。作為一個與人體生命相關的標準,任何一個錯誤概念,都可能會導致致命的傷害。美國在防電弧領域有幾十年的防護經驗,為此筆者想參考美標的相關標準及外文資料對ATPV值和EBT值做一些簡要的介紹和分析。
在測試服裝材料電弧等級的方法ASTMF1959尚處于發展階段時,ASTMF18委員會(美國實驗材料學會工人電氣保護設備委員會)就認識到,有些材料可以使皮膚在材料破裂之前感覺到灼燒預警,而其他材料則不能。因此,最初產生了兩個評級標準:一個是ATPV,電弧熱性能值;另一個是EBT,材料破裂閾能值。
有家企業曾在其市場初期階段對兩者進行了高低之分,理由是他們測試的材料不存在“爆裂”現象。這個結論是武斷的,因為此后的實驗都表明,每一種纖維都會在達到燃燒預報水平之前破裂。現在,我們發現針織物通常在燃燒點之前破裂而機織物則在破裂點之前燃燒,每種織物結構和各類纖維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委員會重新命名電弧等級的原因有二:一是簡化標簽上的專業術語以便于終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二是為了消除大家對EBT的認識誤區。從多方面考慮,委員會保留了EBT和ATPV值作為電弧等級中的一個標注或附錄存在,這對于更專業安全地使用防電弧服意義重大。所以現在我們能看到,防電弧服標簽上都標有ATPV=Xcal/cm2或EBT=Xcal/cm2。
[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