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微膠囊技術是指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用化學或機械的方法,將目的物包覆其中,形成直徑從幾微米到上千微米的核-殼結構的微小粒子的技術【1】。膠囊有多種分類方法:從芯材來看,分為單核和復核微膠囊;從壁材結構來分,可分為單層膜和多層膜微膠囊;從壁材的組成來看,分為無機膜和有機膜微膠囊;從透過性來講,又分為不透和半透微膠囊,半透微膠囊通常也稱為緩釋微膠囊。微膠囊具有保護物質免受環境的影響,降低毒性,掩蔽不良味道,控制核心釋放,延長存儲期,改變物態便于攜帶和運輸,改變物性使不能相容的成分均勻混合,易于降解等性能【2~4】。這些功能使微膠囊技術成為工業領域中有效的商品化方法。微膠囊技術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30年代,直到50年代美國NCR公司的Green開發了微膠囊的制備技術【5】,并應用于無碳復寫紙后,微膠囊技術才得以迅速的發展。如今在許多領域得到了應用,特別是在食品、醫藥、農藥、日用化學品、生物制品等方面,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紡織領域的研究工作者一直以來也正積極地將微膠囊技術應用于這個傳統的產業,以期望賦予織物一些更新的功能,提高產品的檔次,或改善一些傳統的工藝流程。在80年代中期日本首次嘗試將微膠囊用于紡織方面,此后歐美的各種專利不斷地出現,而我國尚處于開發初期階段【6】。紡織工業中應用的微膠囊要求具有以下性能:緩釋性能;發泡性能;隔離性能等。目前微膠囊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織物的印花、染色、整理等方面。
1微膠囊的制法
不同種類染料和染料中所含的助劑對微膠囊形成顆粒的大小和均勻程度都有很大影響。染料微膠囊的大小、形狀和所包染料濃度對其釋放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不規則微膠囊外形也導致微膠囊的緩釋性難以控制,因此,膠囊壁材和合成路線的選擇顯得非常重要。微膠囊制備方法從理論上大致分為化學方法、物理化學方法和物理方法三類。【6~7】
1.1化學法
[1][2][3][4][5][6][7][8][9][10]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